
元青花,收藏界奉为“瓷中神话”,近年在艺术品拍卖市场缔造出一连串拍卖纪录。作为上海博物馆建馆6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头戏,“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大展”正展出。本次大展汇聚了全球收藏机构珍藏的90件元青花重器,展品总估价超百亿元,数量之多、规格之高,史无前例。其中,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至正十一年”云龙纹象耳瓶以及7年前拍出2.3亿元的“鬼谷子下山图”大罐等稀世珍品悉数登场。
物相聚,人相逢,第二届国际元青花研讨会也同期举行。文博专家断言:作为在历史长河中“昙花一现”的瓷器品种,元青花的稀少与名贵毋庸置疑,目前已知的存世量不超过400件,更有言论认为,“最好的元青花在西亚,中国只有100件元青花,其中几乎没有至正型青花器。”
中国民间的确发现了元青花器,而且风格特殊。见过景德镇顶尖高手的仿品,见过土耳其和日本的馆藏,也在民间见过精美的元青花真品。元青花其中以梅瓶、玉壶春瓶、大罐、大盘为最精美。
元青花的人物、花卉、流畅淋漓。由于它不是图案式的,而以写实为主,而且在弧形瓷面上悬腕走笔,无论在技术和风格审美方面都很难模仿。目前文博界用博物馆藏的“标准器”为鉴定标准,用“对照式”的办法判断一件藏品的真伪的做法,使得我们错失了大量的真品、精品,令人痛心。在民间不但存在伊斯兰和波斯文化的元青花,而且还存在中华文化的元青花。
广州隆盛国际展览服务有限公司鉴定专家表示,元青花艺术价值很高,中国有很多元青花的藏品,蒙古出现的都是碎片。目前需要对元代的工艺重新认识,对于元代的陶瓷要重新认识。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