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打造有竞争力的中国企业

企业报道  2013-05-09 15:19:07 阅读:
核心提示:2003年,我国在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加强企业管理创新、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维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编者按】 2003年,我国在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加强企业管理创新、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维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3年中国企业报社专题部记者组织报道了有关企业发展的专题近17个,今天我们回顾这些专题,目的只有一个——让读者更加关注中国企业的发展,共同打造有竞争力的中国企业。

  反倾销 我国企业面临持久战

  目前,我国企业及其产品国际市场不断地遭受外国的反倾销调查,使我国一些企业及其产品被他国拒之门外。相反,国外企业的产品却长驱直入,给我国同类企业带来严重威胁。在中国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中国企业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就是反倾销。我国已成为反倾销最大受害国家。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我国企业开始熟悉“游戏规则”,面对国外对我国发起的反倾销案,我国企业应勇敢应对。不过,专家提醒,鉴于世贸组织对反倾销行为比较软弱,今后10—15年内中国可能面临更为严重的反倾销。中国企业要面临一场反倾销持久战。

  (2003年2月21日反倾销专题)

  拥有工作 拥有生活

  中国企联一直十分重视国际劳工公约,特别是有关就业方面的劳工公约在中国的批准和实施。中国企联陈锦华会长和常务副会长张彦宁曾一再强调:企业在环境保护、资源合理配置、诚信商誉、提高就业水平和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应当尽到自己的责任,做出应有的贡献。企业和企业家首要的社会责任是尽最大努力发展生产力,使中国经济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努力解决众多劳动力就业问题,担负起更为广阔、更加体现人本精神的社会责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03年4月4日就业再就业论坛专题)

  为企业家健康开辟绿色通道

  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和中国医学基金会共同启动的中国企业家健康工程自2002年以来,已有协和、北京、中日友好、广安门、北大、北医三院、同仁、积水潭、天坛、友谊、朝阳、安贞、宣武、北京中医、东直门等20余家首都知名医院被授予“中国企业家健康工程特约诊疗基地”称号。作为一个迄今为止全国最大、医院级别最高、惟一针对企业和企业家的名院名医服务网络,在解决全国各地企业家来京就医、疑难病患者就医难等方面为全国的企业和企业家健康工程开辟了一条绿色的通道。

  (2003年4月18日企业家健康工程专题)

  开创企业维权工作新局面

  我们的企业如何利用世贸组织规则与机制维护自己的权益,已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行业协会等机构如何才能更好地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也成为当前需要研究的课题。中国企联围绕“为企业和企业家服务”的宗旨,发挥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作用,适应新形势,应用维权的有效手段和形式,开展各种维权活动,并于1995年成立维权工作委员会,努力开创企业维权工作新局面,保护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为企业改革和发展尽力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中国企联维权机构在开展维权工作、指导地方维权工作的同时,还应注意协助地方妥善解决侵犯企业和企业家的个案,使很多受到迫害或不公平待遇的企业家的权益得到维护。

  (2003年5月23日企业维权专题)

  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多方位构筑

  人们普遍担心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问题。毕竟我国企业竞争的对手是具有成熟市场经济经验的国外企业,虽然我国企业自身也经历了多年的发展积累,具备了一定的核心竞争力。但我国企业要想谋得更高层次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善于吸取世界经济变革的新因素,实现经营战略的重心转移,大力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此,国有大企业老总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企业意味着什么。

  (2003年6月20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专题)

  中小企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非公有制企业建设者的政治地位,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要“大力发展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放开市场准入”,“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这表明,长期以来制约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性障碍已基本破除,预示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环境将进一步宽松,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状况将进入“黄金时代”。

  2003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以来,各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2003年7月4日中小企业发展专题)

  企业并购高峰期到来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5到10年,我国企业发展将进入一个兼并、收购、联合、重组的高峰期。专家认为,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正进入我国,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也越来越适应我国的文化,呈现出全方位进入的态势。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企业应该有紧迫感,应该在战略、策略和制度上加以重视。

  我国企业并购有着自己的特点,应当说2003年出现的国有企业并购热和IT企业并购热,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并购,我国企业并购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企业并购主要受市场体系和市场环境的制约。

  (2003年7月11日企业并购专题)

  中国保险加快股份制改革应对入世

  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也是保险市场对外开放步伐最快的一年。共批准6家外国保险公司进入我国市场,批准16个外资保险公司营业机构正式开业,扩大了对外开放的区域。

  在2002年中国加快保险市场对外开放和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革推进的基础上,2003年中国人寿的重组和海外上市使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革又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2003年7月25日关注保险改革专题)

  振兴东北打造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支持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扶持粮食主产区发展”。这对于发展相对滞后的东北地区无疑预示着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的开始。

  2003年8月初,温家宝总理第三次到东北考察,并在长春主持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座谈会。他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东部地区发展并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实行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是党中央做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布局。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要把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

  (2003年8月15日振兴东北战略专题)

  非凡2003 非凡中国企业

  在2003年8月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第五次向社会发布的《中国企业发展报告》中显示:2003年中国500强企业名单中,有112家企业以新的面孔进入了中国500强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12家企业达到世界500强企业的标准,中国一汽集团、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首次达到世界500强企业标准,反映出这些企业和所属行业的高成长性。中国企业在向世界500强的进军中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03年8月29日中国500强企业专题

  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随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更加明确、先进性更加突出,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理论已经初步形成。企业文化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专家指出,随着人类经济向知识经济或智力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的管理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企业的文化管理可以很好地满足知识经济的新要求,通过文化的管理,形成共同的企业使命、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使员工自发地、自觉地把自己的知识、智慧贡献出来,促进企业的发展。

  (2003年9月5日企业文化专题)

  企业社会责任成为时代选择

  企业社会责任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作为中国的国家级雇主组织和重要的经济社会团体,十分关注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并且陆续开展了许多工作。多年来,在参与国际劳工标准和国际劳工公约的制定、协调劳动关系、改善企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推动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清洁生产、推动职工就业、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和职工素质以及工作场所艾滋病的预防工作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2001年12月8日,中国企业联合会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北京首次举办了“新世界的中国企业”研讨会,成为国际上第一个参与“全球协议”的国家级雇主组织,扩大了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影响。随后,中国企业联合会与有关各方合作,开展了一系列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及“全球协议”的活动。同时,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还积极鼓励、支持和帮助中国企业参加“全球协议”,引导企业通过参与“全球协议”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国际地位、参与国际事务。

  (2003年10月10日、11月28日企业社会责任专题)

  关注首届中国雇主论坛

  2003年,中国企业联合会和国际劳工组织共同举办了“首届中国雇主论坛”,国际雇主组织副主席塔巴尼在论坛上宣布了中国企联正式加入国际雇主组织。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企业领导人、跨国公司领导人、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就企业家权益保护与社会责任的大会主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2003年10月31日雇主论坛专题)

  2003中国企业高峰会深入探讨全球经济热点

  作为世界经济论坛2003年年会的延伸和继续,由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世界经济论坛共同举办的“2003中国企业高峰会”在北京召开。200余位全球著名的跨国公司领袖、经济学界的顶尖级人物及政府领导与200余位中国企业界精英云集一堂,就共同感兴趣的40个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

  (2003年11月21日中国企业高峰会专题)

  民营化改变中国

  中国的民营制造业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逐步发展起来的。经过20几年的发展,民营经济已经上升为与国有和外资经济并列的三大经济体系之一。而推动中国从高度集中的国有经济体系向三足鼎立格局转变的动力,来自于民营化和国际化。可以这样说,中国正在开始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民营化的市场领导者。

  随着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注册资金、组织形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正在向现代公司制转变。这种状况决定,只要民营经济能够继续获得应有的政策支持,完全可以发展壮大起来,并成为中国经济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重要力量。

  (2003年11月25日民营企业专题)

  薪酬激励:激发企业生命力

  2004年1月1日起,由国资委推出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在189家中央企业中全面实施,这意味着国资委2004年起将首次以出资人的身份对中央企业负责人进行考核,而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189家中央国有企业负责人2004年起将实行年薪制。完成业绩考核指标的中央企业负责人将拿到平均25万元人民币的年薪。

  (2003年12月19日企业薪酬体系建设专题)

  中国企业在持续创新中提升竞争力

  2003年12月在北京揭晓的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和广泛性、代表我国当前企业管理先进水平和发展趋势的117项第十届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成为2003年中国企业光彩夺目的又一篇章。与往年相比不同的是,2003年申报的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是历届申报数量最多的,多年没有申报的新疆和云南等地2003年也推荐了本地区企业的成果。

  (2003年12月23日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报道)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