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国际市场,中国家具以其质优价廉保持着强劲的出口势头。2003年10月中旬,美国28家家具企业联合对中国企业提出反倾销;11月中旬,美国全美零售协会发表声明,反对美国政府对中国输美家具加征关税。
在国内市场,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市场无序问题突出。
无论国内还是国际市场都对中国家具企业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那就是加紧开创家具品牌新格局。
打造品牌绝非华山一条路
打造品牌对于中国家具企业意味着什么?
品牌资本是成功企业最核心的因子,建立真正的、长久的品牌资本对于企业来说更有能力控制自己的命运。
从品牌成长的阶段来看,目前,中国家具企业大都仍处于原始积累阶段;部分企业正在全力培育自己的支柱产品,也有些企业走得快些,在培育支柱产品的同时,开始进行核心品牌建设。
其实,打造品牌决非华山一条路。中国家具业需要产业细分、产业整合。中国家具业需要红花更需要绿叶。
家具小企业更有实效的做法是学习那些扎扎实实、默默无闻但却在行业中领先的“隐藏的冠军”,找到与众不同的品牌定位,实施长远、稳定、科学而务实的品牌战略,确定企业的目标客户,即通过在某一个特定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取得领先地位,从而牢牢占据整个产业链条中的一个环节,甘当绿叶,做专做强。
甘当绿叶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这些企业为谁服务、从谁身上赚钱、和谁竞争以及用什么方式竞争。研究企业的发展战略不应该只停留在一个企业本身,而必须站在全球市场的高度纵观行业发展潮流。
国际市场告诉我们,世界重要家具生产大国从中国进口家具额度的增加说明国际市场容量大,中国产品在质量和价格上具有较好的竞争力,这些国家的家具企业正在和将要进行一些产业结构调整。
因此,中国家具业决不能固步自封,必须加快结构调整步伐。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方面,全球化的直接结果彻底改变了竞争的形态。企业如果想持续获得成功,除了保留过去最为本质的一部分技术和能力外,还必须对当今的经济形态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重新思考的基础上修正企业的策略。另一方面,企业发展的过程是和众多关系方相互联系的过程。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全球化,企业最终所要追求的就是和其关系方相互利益的最大化,结成战略联盟的过程正是企业资产逐步增值的过程。
如何能够在整体上把握市场的竞争结构,真正高明的竞争策略不是与人“火并”,而是持续拓展企业的利润区域。企业必须分辨出它能有效为之服务的、最具利润前景的细分市场,深入挖潜、精耕细作。任何市场需求的背后都隐藏着可以被进一步明确细分的潜力和可能,企业在既定的市场需求面前决不是无所作为的。有人形象地把细分喻之为“金锁链”,抓住其中的一个“链接点”就能带来财运。
做产业链条上的“铁路警察”
面对家具市场严峻的现实,中国家具业的困惑除了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外,还缺乏系统的营销体系,没有一个完整的、成熟的市场网络。
如何加强厂商合作的深层次整合、如何提升合作层面和手段,改变目前家具企业以自发和分散为主的现状成为当务之急。
宜家进入中国市场并迅速火暴起来说明了什么?中国缺乏一家像样的家居流通企业。
这个问题同样困扰着中国家具企业,他们不得已自己去铺设市场网络。就国内家具企业而言,怎样面对国内如此庞大的市场、怎样把各个地区的市场全部辐射到,一直是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而且单凭一两个厂家也无力解决。许多企业非常重视市场销售网络的建设,各自拥有近万人的销售和服务队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产力的浪费。
事实上,厂家更希望在整个产业链条上充当“铁路警察”,专心致志搞研发、生产、塑造强势品牌。他们希望国内出现大的流通企业,来承担商品流通的任务。尽管这两年商业资本在国内许多产业链中表现活跃,但它们基本上还是区域性流通商,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帮助制造商在全国市场销售产品,为它们提供所期望的商业流通服务。
设计是核心竞争力
我们总是说,我们的技术不行、设备落后、资金不足,现在看来,我们所迫切需求的更多的是设计,然后才是品牌经营问题。但这毕竟是一条艰难、漫长而又充满风险的发展道路。
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家具企业能否实现打造世界品牌,取决于所拥有的战略性资源和公司能力。
设计就是企业的战略性资源。用设计推动国际和国内市场对中国家具品牌的认知、认可,从而锻造强势品牌是中国家具企业的必然选择。
设计不是一种纯粹个性化的艺术行为,它是一种商业艺术,它的发展与商业的需求不可分割。因此,对它的认知决不能停留在一种风格样式的创造上,它直接带来的是一次次巨大的商业成功。依靠设计将产品带到一个更高、更大的层面,从而在商业上取得成功,设计是最关键的瓶颈。这正是投资者、企业经营者真正需要思考的地方。
(作者系北京曲美家具有限公司总裁)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