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艺术资本>> 艺术资本报道>> 正文

走进当代书画大家——张桂明

企业报道 作者:苏启瑞  2013-05-07 18:21:56 阅读:

  张桂明,号石夫、悟正斋主,1956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太和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院一级画师、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理事、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东坡画院副院长、中国西部画院理事、中国西部山水画院副院长。

  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班。

  在三十年的军旅美术创作生涯中,曾多次闯入“生活禁区”的昆仑山、天山、沙漠、西藏牧区、太行山区等地和边疆哨卡及兄弟民族地区,体验生活、采风创作,擅长山水画、花鸟画。博采众长,用笔大胆、泼辣,富有灵性,雄浑大气。

  1997年创作的《牧归图》在新疆山水画展览中展出并获奖。2008年全国第二届“航天怀”全国书法绘画大赛中《晚归图》获金奖,2009年中国书画研究院举办的“金鼎奖”全国美术大赛中《春意江南》获金奖,2010年创作的《大漠深处》作品被特邀参加中日友好节丝绸之路大展。

  多年来曾创作出众多反映民族时代的优秀作品,作品曾入选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先后在几十家报刊发表或作专题报道介绍,其中百余幅被国内外和部队单位收藏,先后两次应邀赴法国、德国、马来西亚、比利时、荷兰、日本、香港进行学术交流、考察。

  正大气象 玉宇澄清

  观画家张桂明的山水画

  山水画不是简单的描摹自然的风光,而是画家的精神的诉求与流露,是画家人生态度的表达,是画家人生追求的体现。山水画主张以意为主,强调表现,意造境生,营造“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的境界,山水画创造的意境不光是优美的景色,山川的风光,更多的是画家理想境界的追求,是超脱于繁琐与庸俗社会的心灵居所。

  画家张桂明的创作具有鲜明的个人风貌。他突破了前人在山水画创作中的淡墨起稿,先皴后染,反复叠加的绘制程序,而是化繁为简,合碎归整,集合情境于笔端,舒卷风云于腕下。大笔写山,墨中有情,正大气象,玉宇澄清。

  画家张桂明笔下的山水,多取高远之势,壁立千仞,浑融沉厚,气势强悍。作品《牧归》可谓典型,他笔下的坡谷丘陵,多取平远之势,或清明,或朦胧,或跌宕,或辽阔,流溢着北国土地的诗意。其画法,大致脱胎于北派的斧劈皴系,以水墨块面和虚实处理为主,引入光的因素,赋予画面以阴晴明灭的变化和生命活力。其颜色,多以娇红、墨黑、土黄为主,且用色极妙。作品《红墙牧归图》:以红墙分天地,墙外层层高山,墙内牧民、牛和狗沿河迎霞而归,好一幅风情画。画面以红色为主调,既是红墙也同时烘托出一种红霞晚归的感觉,为画面埋下基调,可见匠心独运。整体浑厚、真实、亲切,有强烈的整体感、现代感和充沛的诗情,这成为其山水作品的基本特征。

  张桂明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予以突破。他用大笔入画,同时吸收西画的块面造型,让笔墨之美和块面造型之美相结合而产生异彩。有了笔线美,自了写实的造型,再加上巧妙沉着的色调处理,他的山水画就获得了坚实的雕塑感,获得了民族绘画的风韵,获得了宏伟的气势,西方现代绘画的表现性和抽象性,他适当地加以借鉴和吸收。在画向处理上。他还有意识的加强构成性。在墨的运用上除了采用积墨、破墨法外,他还采用泼墨法以求自由地抒发自己的心境。不论积墨、破墨和泼墨,他都用来表达自己的审美观,表达坚实、博大、奇突和沱浦之美。他的艺术成就一如他笔下的莽塬大岭一样,迎着朝霞横亘于天地之间,是这样沉雄博大,这样的素朴纯真,这样的令人倚重,这样的可敬可爱……( 文/卜西)

张桂明作品1

张桂明作品2

张桂明作品3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