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医疗医企>> 医疗企业报道>> 正文

大旗·大道·大业

企业报道  2013-05-07 17:46:13 阅读:
核心提示:医药国际化是近年来业内普遍关注的热点。2003年,国内医药行业GMP认证工作又进行得如火如荼,然而谈得最多的往往最薄弱,我国的医药产业的确令人担忧。

  编者按

  医药国际化是近年来业内普遍关注的热点。2003年,国内医药行业GMP认证工作又进行得如火如荼,然而谈得最多的往往最薄弱,我国的医药产业的确令人担忧。2002年进口药、合资药已占国内市场的64%,纯国产药占36%。从中可以看出国内医药界存在着很多问题,而最大的问题就是企业规模小,行业集中率低,大企业不大,小企业又太多。大多数小型企业处于竞争的底层,更不要说参与国际竞争了。从近一两年来的统计数字看,中国医药行业已经步入重新洗牌的新时期。持续亏损和由盈转亏的企业上升到二成以上,而销售总收入和利润总额却都比往年增长了10多个百分点。亏损面增加利润幅度反而增大,这说明行业利润已逐渐集中到医药大企业手中。这与国际制药企业已逐步吻合,制药10强的销售收入占全球药品销售总额的47%。

  根据我国加入WTO的承诺,2004年1月1日起,外商可以在中国从事药品批发、零售等一系列经营活动,美国的格兰素、中美史克,德国拜尔,日本的大冢制药早已进入中国。中国医药产业包括科研、生产、销售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国家520户重点企业之一的浙江海正集团有限公司坐落在东南沿海黄金海岸线中部的新兴港口城市台州市,始创于1956年。公司目前占地90万平方米,总资产约26亿元。下辖海正药业(A股上市公司,2000年7月发行4000万股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海正化工、海正热电、海正兽药4家控股子公司,产业涉及西药化学原料药及制剂、天然药物(中药)、生物农药、医药化工中间体、动物保健品、热电等领域。

  新世纪 新角色 新海正

  笔者: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集科、工、贸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新型制药企业集团,那么海正药业如何使科研、生产、贸易环环相扣、有机结合,高效率、高效益的发展呢?其发展的重点和支撑点是哪一个环节?

  白骅:海正药业得益于“超前的R&D投入”、“先人一步的药政注册”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储备了品种结构优势和核心竞争能力,目前已有8个品种通过了美国FDA认证,7个品种获准在欧共体COS注册,是国内抗生素抗肿瘤药药物生产基地,并被世界卫生组织指定为全球三家抗多重耐药性结核病药物生产企业之一。

  海正药业把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发展重点定位在以研发为基础,以“国际化、创特色”为发展目标,紧紧瞄准全球药品主流趋势和品种发展方向,提前3到5年甚至10年开始研发,储备品种结构优势,把握通向国际市场的“敲门砖”,适时推出新产品。经过十多年摸索,海正整合科技创新优势,创立并形成了“养鱼论”,先后经历了“花钱买鱼”、“借池养鱼”、“放水养鱼”和“筑池养鱼”四个阶段,具体来说,“花钱买鱼”就是花钱向科研单位买现成的科研成果;“借池养鱼”就是与科研院校结成紧密共同体,联合选题,联合攻关;“放水养鱼”即由公司选题、出资并与科研单位共同研发;“筑池养鱼”即公司建立研发机构进行研发,与国外生产工厂开展FTE模式合作。

  笔者:科研开发与创新使现代企业发展具有强劲动力,海正药业作为以高科技为先导的企业,其科研导向是什么?做精做透还是遍地开花?

  白骅:海正在新药开发上坚持“创新为本,仿创结合,仿中有创”的方针。海正开发新药采取的是“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的战略。

  笔者:现代制药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必须拥有高标准的生产基地和科研基地,才能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海正药业在这方面有何优势?作为现代化制药企业,海正药业将如何使规模效益最大化?

  白骅:目前,海正已建成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一支占员工人数37%的科技队伍,年均R&D投入占公司同期销售收入的8%。特别是新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起点高,配置了进口的四大光谱仪,价值200多万美元,足见海正在科研投入上的决心和远见。海正药业紧紧围绕国内外市场需求,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加大高科技的投入,同时围绕生产布局的调整,逐年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其间技术改造累计投入资金9.5亿元,先后搬迁了老厂区,新建了东厂区和岩头厂区两大新区。在厂房改造的同时,为提高工艺水平、质量水平和装备水平,注重引进关键生产设备,累计投资1800多万美元引进了世界一流的膜过滤设备、空压机、冻干机、粉针生产线等关键设备和先进检测仪器,从根本上改变了药品生产环境和条件。目前,公司已获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法国ATN质量管理模式认证,冻干粉针剂、无菌分装粉针、口服固体制剂等10多条生产线也通过了国家GMP认证。高科技的投入给海正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使海正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形象根深蒂固。根据2001年度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估结果,在国家520户重点企业已建立的289家企业技术中心中,海正R&D投入比重列医药 行业第5位,在总排名中列第23位。同时海正药业还善于借用“外脑”,广泛地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以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为技术依托的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产学研”横向协作联合体,先后与30多家国内外具有实力的研究单位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部分已成为海正家族的一员。

  笔者:经过您所说的这一系列改革和联合,海正药业现在的科技成果是怎样的呢?

  白骅:目前海正药业储备了国家二类新药23个,四类新药32个,仿制或移植品种51个,已形成了产品梯度储备、科研成果转化快的优势,特别是抗肿瘤药,在WHO(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24种最有效的抗肿瘤基本药物中,海正的阿霉素、柔红霉素、丝裂霉素、博莱霉素和表阿霉素5个品种名列其中,成为全球抗生素抗肿瘤药物品种较齐全、档次较高的企业之一。同时海正药业注重核心能力、关键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建设,已申报了17项发明专利(包括国际专利1项),其中1项已公布,9项已经初审合格;注册了“海正贝沙”等14个商标,知识产权和专利申报工作已有了良好的开端。

  新观念 新思维 新使命

  笔者: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海正药业之所以成功,主要是以科技为依托而实现的?

  白骅:海正药业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从中国开始经济改革之初,海正即大胆地掀开了中国药企国际化道路的新篇章,从那一刻起,海正发展的轨迹迅速国际化。以质量保证体系为核心的药政注册是海正药业国际化发展的另一个核心竞争优势。在海正国际化思维模式的指导下,海正药业加大投资力度,以国际一流的厂房、一流的设备、一流的工艺,生产出国际一流的产品。而先人一步的以药政注册,使海正获取了通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笔者:海正药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国际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的?努力的结果又是怎样?

  白骅: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海正就把竞争的目标定位于欧美市场。经过十多年国际市场的历练,在激烈的国际医药竞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而正当我国医药界开始搞GMP认证与国际接轨时,海正像一列快速列车在国际医药轨道上迅猛地跑在了前面。海正产品走向欧美中高档市场,引来了国际关注。特别是2003年6月5日,经过世界卫生组织的严格审核,海正药业率先获取WHO订单,取得了“抗多重耐药性结核病”药物国际合作项目的生产权,这一提升,把海正纳入了国际战略联盟的行列。海正药业的国际化思维使国际制药界对中国制药企业刮目相看,海正药业在世界制药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许多制药界巨头不可忽视的强有力的对手之一。

  笔者:国际化的企业就必须拥有国际化的人才,近几年海正药业旗下人才济济,硕士、博士人员所占比例很高,海正药业在招贤纳士时有何独到策略?又是怎样给加盟的精英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的?

  白骅: 海正药业拥有一大批科研人员,使海正药业充满着勃勃生机,充满着奋发向上的创业氛围,拥有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海正药业的科研项目和课题富有挑战性,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贴近市场,技术平台国际化。海正药业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尽可能好的科研设备和生活条件,制定了良好的激励机制。此外,国有大型企业的老牌子和良好的发展势头,吸引了一大批有事业心的科研人员,他们在海正能看到企业和个人的美好前景。在海正药业,整个研发人员队伍占到企业职工数的37%,目前公司已有20多个课题组承担着企业的产品研发创新工作,现有博士9人,其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有6名博士后进站工作。

  笔者:在企业国际化方面除了观念、思维、人才等,还有哪些方面是不可或缺的呢?

  白骅:先进的管理理念如果跟不上,将会制约企业发展。在这个认识的基点上,海正上下强烈要求推行管理的变革,认为搞管理也要像搞技术改造一样舍得投入。我们首先投资“三个一百万”,实施三项管理变革,包括导入规范化管理系统、推行ERP(企业计划资源系统)和机制改革;三项管理变革的实施,将为海正持续发展搭建三个平台——导入目标绩效考核与计划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薪酬体系,构筑规范化管理平台,这是管理提升的基础;ERP系统,即企业计划资源系统,搭建信息化平台,这是管理提升的手段;而业绩股票激励机制的改革将搭建的是激励平台,这是为海正持续发展提供动力的平台。其次公司还在2002年导入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大力推行“3L、5S”管理,进行全员KPI考核,在全公司各生产车间进行五星员工的评比活动,以业绩考核为标准,激励五星员工,鞭策一星员工,营造了良好敬业氛围,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效益明显。最后公司在信息化装备及年运行费用上大胆投入(超过2000万元),使公司发酵、提取、制剂等生产线基本实现了计算机智能控制;管理部门实施了ERP项目,已连接了采购、销售、财务、人力资源等5个“信息孤岛”,2002年公 司被省经贸委评为省企业信息化先进企业,“ERP及管控一体化项目”已被列入第三批国家重点技术改造“双高一优”项目导向计划。

  笔者:在海正药业步入国际化企业行列以来,情况是怎样的?

  白骅:2003年,集团公司完成销售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100%;税利超3亿元,同比增长160%;出口创汇超1亿美元,上缴财政收入占台州市椒江区的12%还多。

  海正集团公司经过“十五”规划前3年的发展,目前已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际上,海正与礼来公司合作,被纳入了全球化战略联盟;在国内,面临浙江省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建设“生态省”的历史机遇。“千磨万砺更坚劲”,海正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思路,从过去的“接轨国际”转向“整合国际国内资源”,将通过实施产品与产业链发展、拓展药政注册范围、品牌建设、资本运作、技术创新四大战略,更加规范地运作,并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建设海正,发展海正。至2004年年底,可望提前一年实现“十五”规划目标,即销售收入25亿元,税利5亿元。

  随着海正国外市场的拓展和技术交流的开展,接待外宾的数量与年俱增,2000年至今累计接待外宾567批次1434人次,对当地医化行业的知名度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公司还充当了当地政府对外友好交流的窗口。

  新文化 新理念 新人生

  笔者:海正药业发展迅速,在国内制药企业领域中占有领先地位,并且对外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和形象,除了良好的企业组织结构外,海正药业还有什么“法宝”?企业文化是什么?

  白骅:海正的员工队伍在昂首阔步于国际市场竞争的同时,更有一种民族的自豪感,正是这种民族的骄傲,使海正的企业文化更体现出爱岗爱家爱国的当代企业情结,使海正具有超强的企业凝聚力。随着海正的快速发展,公司领导越来越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在公司“十五”发展规划中,企业文化已被提升到战略高度。公司提出了“营造优势,创海正品牌;追求发展,建设大集团”的发展战略,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通过员工征集、上下沟通等多形式的反复磨合,提炼出了“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企业理念,海正人懂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真理,我们更加意识到肩负的重任,“搏击药海世界,共扬生命风帆”,在我们的劳动创作中,不仅有公司、有家的概念,更多的则是民族的情结。

  笔者: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海正的环保建设开始超前规划和建设。据了解在废水的处理上,2002年又投资2870万元新建一期日处理能力为2500吨的污水处理中心,废水排放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废水排放标准,这是为什么?

  白骅:海正坚持“善待环境,呵护健康”的环保理念,重视环境保护,在发展的同时更注重抓好规范化建设。特别是新建项目能做到设计、施工、投用三同时,确保企业的持续发展。2003年1—9月份运行费用达700多万元。我们不能“因小失大”,而应该坚决“放小抓大”,社会的利益永远大于企业的自身利益,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我们应该勇于承担治污带来的暂时性损失,这不仅有利于企业健康地发展,更有利于环保建设。海正集团还建成椒江热电有限公司,对外沙新区实现了热电厂统一供气,解决了烟囱林立、黑烟滚滚等废气排放问题。在固体废物处理上,集团公司与椒江区政府合作投资6000多万元,兴建垃圾焚烧厂,同时在岩头新区投资900万元,专门建立了新的回收中心。最近,新建的垃圾焚烧工程已投入使用,解决了城区垃圾处理难的环保问题。

  笔者:2003年12月9日,我参加了海正药业向一位生命垂危的不幸少女捐款的活动,海正药业为什么要参与这次活动呢?您认为国有企业在现代社会中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海正药业又是怎样做的?

  白骅:作为一家国有企业,海正把社会责任感列为企业的目标之一,坚持不忘回报社会,3年来积极开展支持各项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加公用设施建设、拥军扶贫、支助希望工程等教育和医疗公益活动,相继投入达2540万元。并协助政府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吸收社会下岗再就业人员235人,仅2003年就安置了85名困难职工再就业,减轻了社会压力。我们还重视国防教育,坚持十多年的军警民共建活动有特色,每到节假日,公司都要到驻椒部队慰问官兵,帮助部队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多次被评为台州市双拥模范单位。

  笔者:作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您的人生理想和追求是什么?

  白骅:能在有生之年,为中国的医药事业出点力,为台州人民做点事,为子孙后代造点福,我就心满意足了。

  篇后语

  前不久,我国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在考察了海正药业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中国先进制造业已步入正循环时代,海正药业就是典型的一例。海正药业的发展之路以经济学理论解释是走入了科技——生产——经济的正循环:科研促进生产,生产规模的扩大使企业经济效益提高,效益提高后对科技的投入增加,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

  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不断涌现出一个又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国有企业和它们特有的成功方式,海正就是其中的一个。它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给我们树立了一面国有企业成功改革的大旗;开辟了一条制药企业通向国际化的大道;展示了一个先进的工业、成熟的产业和可持续发展的辉煌事业。

  这就是海正,以质取胜、以诚取胜,这是中国所有医药企业的生命力所在。海正不仅让世界体会到中国药企的坚韧不拔,更让世界了解了中国药企的诚挚与友善。海正之于社会,海正人之于海正,如同绿叶之于根系,情结始终如一,海正以国际药企的责任感,真正实现了造福社会的目标和愿望,它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财富,更多的是中国药企的企业精神。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