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万丰奥特颁布企业“法典”

企业报道  2013-05-02 18:10:04 阅读:

  编者按: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如何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内部制度,已成为许多国内企业面临的大事。地处浙江东南山区新昌县的一民营企业老总——万丰奥特控股集团董事长陈爱莲于2003年12月25日给集团各部门下了一个企业“法典”的颁布令:为了提升制度治企的观念,加快制度治企的进程,规范制度治企的行为,集团组织编写的《管理大纲》经讨论通过,予以颁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一个民营企业专门出台了企业内部的管理“法典”究竟用意何在?下面关于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万丰奥特董事长陈爱莲女士的采访文章或许能给我们许多启示。

  记者:虽然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经初步建立并得到快速的发展,但中国的企业在管理方面还是比较落后的。万丰奥特作为一个民营企业,为什么会想到编辑出台一个《管理大纲》?

  陈爱莲:制度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石。企业要发展,必须通过制度创新来规范企业行为,通过产品创新来吸引顾客,通过文化创新来提升员工素质。合理规范、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

  具体来说,一个企业也像一个国家一样,由生产力发展方向、生产关系调整的轨道、上层建筑的构架三大部分组成。企业生产力发展方向由发展战略引导,上层建筑方面即所有职工思想的统一是靠企业文化来完成,而生产关系方面,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公司与公司之间的关系,就需要一系列管理制度来调节。我们万丰奥特的企业文化一直以来做得比较好,近几年的发展战略也做好了,剩下的就是为完成我们的发展目标,规范我们的行为,从而使企业文化落到实处,在原有基础上完成了《管理大纲》的整理编写工作,经过反复讨论、多次修改,以期达到效果良好、制度治企之目的。

  记者:万丰奥特选择在这个时候出台《管理大纲》,是不是还有特别的用意?

  陈爱莲:从国家大的背景来讲,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不断地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完善”对于企业来讲,就是逐渐完善内部制度,这是企业辉煌永驻的必备条件。

  另外,我认为,作为企业不但可以制造出产品,而且还可以制造出“优秀管理专业人才”,由优秀的人才创造出与时俱进的科学制度,我们不但可以把优秀的产品奉献给社会、把优秀的人力资本奉献给社会,为整个国家的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我们也要参与国际竞争,这就要遵守国际游戏规则,有严密、规范的自律能力。这也是我们制定《管理大纲》的一个直接出发点。

  记者:《管理大纲》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如何具体实施的?

  陈爱莲:它主要有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40项基本管理制度;

  第二部分,8项质量管理体系;

  第三部分,875项岗位工作标准;

  第四部分,416项技术标准目录;

  第五部分,CIS系统,也就是企业识别系统。

  我们的实施方式是充分发挥集团管理信息网络作用,在办公系统上形成查询高效、层次分明、权限明确、内容规范、不断提升、操作敏捷的《管理大纲》信息平台。每一个职工根据他的权限和岗位可以在这个信息平台上看到他应该执行的规定和操作程序。

  记者:作为集团公司,万丰奥特下面有各种经济成分组成的子公司,可否这样理解,《管理大纲》的出台给了多种经济成分的混合型经济体制一个公开、公平的发展平台?

  陈爱莲:是的,制度就是企业内部的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多种经济成分下更需要一种基本的制度来管理、来考核。我们集团公司下面的子公司,有民营、有外资、也有国有资本参与,是混合型的,如果标准不统一,整个集团的发展就会出现不平衡。《管理大纲》的出台可以解决这种不平衡,制度是一样的,岗位标准也基本一致,企业形象也是一致的,也就是在同一个基点上来看每一个员工的水平高低和业绩好坏,体现一种公平。

  记者:但是每一个企业的情况,包括各自所处的行业都不一样,《管理大纲》在体现共性的时候是否考虑到每个公司的个性?

  陈爱莲:我们的《管理大纲》分成两个层次,一个是制度,一个是办法。也就是在制度下面,各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具体实施的办法,这在我们《管理大纲》的第一部分第一篇就明确了。

  记者:企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制度是不是也应该有阶段性或发展性?

  陈爱莲:当然。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企业也处在高速成长期,制度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必须与时俱进,不断修订完善。所以,我们的这个《管理大纲》也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我们计划每年进行一次调整,使它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的完善和提升,以适应急速变化的内外部环境。

  记者:《管理大纲》的实施,是不是标志着万丰奥特已从“人治”阶段进入“法治”阶段?

  陈爱莲:任何一个企业的管理都有一个发展过程。企业刚建立运营之初,规模比较小,大多数东西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所以可以是以“人治”为主,这个阶段也就是一两年时间。待企业到了一定的规模,自然就会制定一系列的制度,这个制度在开始时是很粗糙的,但它已经开始从“人治”走向“法治”。

  万丰奥特成立已经有近10个年头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制度治企的比重越来越高。打个比方,开始企业管理是5%靠制度,95%靠“人治”,现在正好反过来了,95%靠制度管理企业,但仍有5%是靠“人治”。这也很正常,简单、重复的事往往可用制度去规范,而重大、偶发的事则往往是制度没有管到的,关键是这两种治理手段的在企业所占的比重。当我们的企业发展到一个比较规范的层次以后,就不但需要管理制度,还需要不断提升。就像一个国家,有宪法,还有法规、规章、办法等等,才形成了一个体系,然后才有《法典》。

  记者:那么,您颁布的《管理大纲》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万丰奥特的“法典”呢?如何使它与时俱进?

  陈爱莲:从企业的自身范围来讲可以说它是带有“法典”性质的雏形。以后随着企业的发展会不断地增加内容、不断地完善,使它与我们的企业发展同步进行,可以有一点超前,但不能太超前,可以有一点滞后,但不能太滞后,要基本同步。就像人走路的两条腿,一脚前一脚后,才能保持平衡,并不断地向前推进。

  记者:从资料来看,万丰奥特的企业文化中“以人为本”这一点非常突出。我们说制度是冷冰冰的,而万丰奥特的企业文化又是很有“人情味”的,这两者之间会不会有矛盾?

  陈爱莲:乍一看,这两者好像有点矛盾,实际不然。事物是辩证的,制度虽然是冷酷的,但制定过程、操作过程中可以是“有情”的,要体现人本思想。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这种制度来给优秀的人才创造一个成长的环境,使原本并不优秀的人通过制度成长为优秀的人才。

  记者:在一个企业当中,企业老总的人格魅力显得尤为重要,换句话说就是“德治”在企业中有很高的地位。您如何理解“人治”、“法治”和“德治”?

  陈爱莲:“人治”是治肢体,“法治”是治脑,“德治”是治心。治心是最高层次的。我们万丰奥特的目标是从“人治”——“法治”——“自治”。

  “人治”是人管人,“法治”是制度管人,“自治”是靠员工自己的自觉性来管理。我的理解是“人治”和“法治”都要以“德治”为出发点,“人治”的管理范围只在人的视线之内,“法治”的管理范围是在上班这个时间概念之内,“德治”的内涵要广得多,它不但包括了员工8小时之内的行为,而且还包括了8小时之外的行为,甚至还可能影响到员工的人生全过程。

  记者:今后万丰奥特的管理会是一种怎样的模式?

  陈爱莲:从“人治”到“法治”并提升至“自治”,这是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今后企业在走向“自治”的过程中,要靠制度和企业文化的共同推进才能完成,也就是要“德治”和“法治”相结合。我们的《万丰奥特》歌词里就有这样一句“诚信双赢人为本,不断创新靠科技;德治法治相结合,崇高精神是动力”。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