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资金融通上,尽管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逐步拓宽,但与中小企业发展中旺盛的资金需求相比,还是难以满足现实需要。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严重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据国家发改委对中小企业发展较好、信用担保机构较多的省份调查,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而被拒贷的比例为23.8%,再加上32.3%因不能落实抵押而被拒贷的,拒贷率达到56%。调查还显示,由于正常融资渠道收缩,造成非正常融资迅速膨胀,进一步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融资难进一步加剧。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难难在哪里﹖
北京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任张一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小企业融资难应该说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但在我国更显得突出。这里有企业、银行、政策、体制、观念等多方面的原因。张一平把中小企业融资难总结为十个方面:
一是难在信用上。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是信用经济。目前我们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对中小企业 “一把手”的信用状况无从纪录,更不用说管理。企业与银行、企业与企业在打交道的过程中主要是一种信用关系。银行无从了解企业家的信用背景,只得从企业家的言谈举止来揣测其诚实程度,从项目策划书来了解企业对项目的认知、把握程度,从厂子的厂房、设备、人员来琢磨这一项目的可实施性、可操作性。
缺乏信用体系,使合作双方的磨合与信任必须从零开始、从问号开始,双方都举棋不定。银行对企业信用的认证需要时间,信用考察与了解的工作是繁重而深入的、是必须的,企业不应当抱怨。尽管部分城市已在进行信用体系建设的尝试,但离“可用”还有距离,还不能完全满足信用信息的需求。
二是难在观念上。有些企业经营者想的是“小富即安”,“等、靠、要”。自身管理不到位,特别是财务管理不规范,拿不到贷款就埋怨银行、埋怨政府政策、埋怨社会环境。
而银行家考虑的是零风险、快节奏、低成本。“零风险”是个理想目标,对在市场上摸爬滚打、势单力薄的中小企业来说还难以做到。“快节奏”也是相对而言。企业对银行不同金融产品的了解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往往财务科长的金融知识还不及银行信贷员,银行需要给企业培训、办班,才可能跟上节奏。从降低成本上来讲,中小企业实力不足、人才缺乏、市场前景不明朗、不确定因素多等都是事实。为中小企业办理融资的诸项成本,往往高于大型企业,这肯定加大银行的行政成本。
大企业数量是有限的,政府的政策性资金是定向的,金融市场正在逐步开放,金融竞争逐步加剧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北京市商业银行的定位就是“要把北京市商业银行建设成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特色银行”。这样定位一定会受占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欢迎。
三是难在政策上。一些发达国家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美、德、日等国在金融政策上采取了一些办法。比如:美国联邦小企业局规定,美国的各个商业性银行在贷款总额中必须有一定的比例要发放给中小企业。德国采用政府调控央行、复兴银行等政策性银行与商业性银行之间的转贷关系来解决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问题。对中小企业的一些优势项目所需贷款还给予利息上的补助。其他国家也采取了各具特色的政策措施。
对于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看哪些更适合我们,哪些可以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力求在政策上再突破一些。《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出台从法制上做了一定的保证,其中第二章专门规定了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并将在中央财政预算中设立中小企业科目、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四是难在管理上。目前还没有专职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融资、担保等机构进行协调管理。银行、担保机构向社会公布的“便利融资、担保措施”很受企业欢迎,但因侧重点不同、角度不同,企业还是摸不着门儿,还缺乏一种规范化的管理。
五是难在沟通上。企业面临的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从事的领域千差万别,从银行来说,如何了解企业所在行业、所在领域的市场前景,怎样了解、了解多少。既要给企业讲金融业务、去看财务报表,也要更多了解企业所在特定市场的状况,需要有一个公开的沟通渠道;企业信用、实力、素质,项目的可行性、可操作性,不仅仅听老板、发明人讲,还要听行业主管部门、技术专家、管理专家发表权威见解,以一种便于“大家说”的沟通方式,为项目把脉、为银行把第一道关;另外需要一家沟通的中介,国外有很多金融服务公司、企业诊断、企业顾问公司,他们把银行和企业拉到一起做沟通。我们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正在做的“银企联手推介会”就是这种尝试,要达到的第一目的就是“沟通”。
六是难在标准上。北京市有的中小企业贷款并不难,几家银行追着企业放贷。而有的企业想贷款却相当难。为什么难、难在哪些行业、难在哪些资金、难在哪段期限上、难到什么程度?缺乏一个公认的标准。
七是难在评价上。一是对需要贷款项目的高下无从评价;二是对企业及主要经营者的信用高低无从评价;三是对银企合作的程度与效果无从评价。缺乏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缺乏公平、公正、公开的征信、评信体系。
八是难在机制上。很多银行跟国有企业谈起贷款,先问“改制与否”。改制,成了银企合作的第一要素。的确,改制后的企业,机制更灵活,产权多元化,企业经营者对项目的把握不是官本位,而是看这个项目与企业的发展前景、长远利益是否吻合,但改制后的企业也不可能一切全都到位。机制需要时间来营造、来磨合、来创造。
从银行的角度来讲也有机制的问题。银行是否真正市场化、企业化了,它的内部运转是否灵活,对市场的反应是否准确、敏感,对企业的服务是否按市场化规则在进行,这同样有机制的问题。能动的运用、灵活的把握、大胆的创新,不论对企业、银行还是对服务机构都是一次考验。
九是难在舆论上。现在难题的争论多在金融界和企业界,还没有在舆论层面引出“今日话题”,作出“深度报道”。迫切需要以舆论关注的形式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使我们众多中小企业在争论中既亮开嗓门说心里话,又俯下身子解决自身素质问题。争论是为了争出一个说法、争出一批有实效的范例,更是为了争出一个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
十是难在研究上。研究知名大企业的多,研究“进入500强”的多,但研究量多面广的中小企业的太少。解决贷款担保难问题,需要理论的研究、需要实践的研究。我们应围绕难点问题深入解剖麻雀,现状如何、症结何在,值得总结发扬的是什么,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升到理论,以理论支撑,在理论指导下大胆实践,探索几条成功解决问题的新路子、新模式,为这个“世界性的话题”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答案。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