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数码IT>> 正文

国产手机繁荣 莫要昙花一现

企业报道  2013-04-24 18:10:43 阅读:

  2003年中国手机市场最令人鼓舞的消息莫过于,国产手机首次跨过了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在销量上第一次整体超过了洋手机。于是有人断言,手机“洋品牌”在中国长达10年的垄断格局已被彻底打破,国产品牌主导中国手机市场的局面将提前到来。“洋品牌”真的就这样溃败下去了吗?国产手机占有率真的可以稳坐市场的半壁江山吗?目前,我国占有全球手机生产量的1/3和销售量的1/5,是名副其实的手机生产销售大国,但具有世界影响的国内手机企业却寥寥可数。虽然目前我国手机市场国产品牌占有率已超半数,但是这表面上的风光并不能掩盖隐藏在国产手机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国产品牌繁荣风光

  数据显示,1999年国产品牌手机销量只占全国市场的2%左右,2000年达到8%,2001年达到15%,2002年突破30%,2003年前10个月就已创记录地超过55%。仅上半年国产品牌手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比去年猛升了16.21%,这样的成长速度不禁让人惊讶!有人说,具备优良产品性价比、完善本地售后服务、贴近消费者需求,是获得广大消费者首选的直接原因。国产品牌手机不仅取得了量的突破,品牌也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但也有消息称,信息产业部关于上半年手机销量的排名是指厂商销售到分销渠道的产品数量排名,如果依据销售到用户手上的数字来计算市场份额或占有率,前两名依然是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对此摩托罗拉中国区公司认为,截至目前,摩托罗拉仍然占据着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他强调,摩托罗拉采用的是销售到最终用户的数字标准。而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也声称,自己是依据销售到用户手上的数字来计算市场份额或占有率的,根据他们的统计数据,目前为止诺基亚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名列第二。非常接近且日趋接近第一名的摩托罗拉公司。

  鱼和熊掌难以兼得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手机价格已经降了不少,但现在整个行业的平均利润仍然还有20%至30%,在电子产业内仍属暴利,这使得多数企业对未来充满信心。但是,对于价格竞争的残酷,也有许多的企业已经领教过了,未来的手机市场能否避免爆发类似彩电那样大规模的价格竞争?

  有分析师认为,在经过充分的市场选择后,细分市场会形成相应的领导者,因为手机与彩电不同,作为个性产品,消费层次的丰富性决定了这不是几个厂商可以垄断的天空。经验表明,无论摩托罗拉还是诺基亚都无法保证用户从一而终,这是国产厂商存在的理由。

  国产品牌夏新的成长是值得深思的。夏新能够保持在高利润下的市场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应用为先”的产品设计理念。夏新去年的手机出货量为200万台,仅是中国最大手机制造商波导出货量的三成,但净利却是波导的2.8倍。夏新电子今年一直维持相当高的平均售价,预估第三季的综合平均售价为人民币1800元。对于其在中国GSM手机市场有近5%的占有率。业内人士认为,夏新若继续采取产品设计竞争而非价格竞争的策略,并加强行销能力,则可望进一步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及维持卓越的获利能力。

  相比之下,康佳在成功登上国产手机排名第三的位置后,正试图从原有的中低端机型为主转向高端手机市场,以改变其手机主业毛利率过低的现状。11月中旬,深圳康佳通讯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康佳将推出其“奥斯卡”品牌的摄像手机系列,并在2004年初全面进军高端影像手机市场,以提升企业的整体毛利率。依赖手机产品频繁降价和彩屏化优势,康佳手机的销量从2002年总共50万台提升到2003年10月底的450万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康佳手机销量提升了8倍,排名超越夏新和科健,实现了其国内第五、国产第三的目标。然而,在销量上升的火箭速度背后,康佳手机的毛利率之低也为业内少见。上半年,康佳手机毛利率仅为9.78%,净利润1211万元,以前按6个月不足300万台的销量计算,康佳每销售一台手机仅赚5.2元的利润。

  专家指出,一方面,过半的市场占有率说明了我国手机产业在近年的确取得了明显发展;但另一方面,现在有不少厂商盲目追求市场占有率,甚至以牺牲利润为代价来换取市场份额的提高,这样的做法显然是值得商榷的。没有利润,企业的发展就会失去保障,市场占有率也只是“昙花一现”。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