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9日,天气骤冷,温度降至零下7度,天气预报说是今年入冬以来北京最冷的一天。那么股市呢?
当天上证指数收于1446.29点,比前一日微跌0.76%。从2003年1月1日1347.43点开盘算起,大盘涨幅不足100点。最高是4月16日创下的1649.6点,最低为11月13日的1307.4点,高低落差仅为350点。市场寒气逼人,还有8个交易日全年交易便告结束,如果没有特别的情况发生,2003年的股市在寒冬中凄惨地度过了一年。
整体低迷 局部牛市
从交易额与股指的走势看,2003年股市与2002年相近,继续上演“前高后低、牛短熊长、急涨缓跌”的运行特征。这也是我国股市长期存在的规律性现象。“但是,股票市场仍在验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股不同。今年的股票市场一改以往‘板块轮动’的局面,而表现为‘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新格局,局部表现出牛市特征。”北京证券研发部副总经理康静说。
她通过对1274只股票截止2003年11月14日的年度涨跌幅统计分析,其中上涨股票229只,占18%;下跌股票1045只,占82%;涨幅最大的上海汽车为102.04%;跌幅最大的世纪中天为-82.31%。涨幅在20%以上的股票有88只,主要分布在电力、钢铁、汽车、交通运输、石化等景气度较高的行业。2003年中国宏观经济保持高速增长,这些行业的龙头公司素质普遍提高,符合价值投资的条件,受到投资者的追捧。
另外,从公司的角度看,根据有可比数据的1185家公司统计分析,2003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比2002年同期增长了211.92亿元,增幅达到33.6%,净利润增量占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量总额比例较高的前10家公司分别是中国石化、宝钢股份、马钢股份、ST夏利和ST吉化、华能国际、上海汽车、扬子石化、长安汽车、齐鲁石化,这10家公司贡献了利润增量的65%。占比最高的前30家公司贡献了利润增量90%,他们基本上都集中在石化、钢铁、汽车、金融和电力这几个利润增幅最大的行业,同时又都是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据统计这30家上市公司从年初到9月31日平均股价上涨了20%。
证券公司全行业亏损超过去年
与股市低迷的行情相对应,证券公司全行业亏损仍在继续。
去年证券公司首次出现全行业亏损,全年亏损额为37亿元,今年第四季度市场行情仍旧疲弱,证券公司今年的亏损额可能会超过去年。
证券公司全行业亏损超过去年
与股市低迷的行情相对应,证券公司全行业亏损仍在继续。
去年证券公司首次出现全行业亏损,全年亏损额为37亿元,今年第四季度市场行情仍旧疲软,证券公司今年的亏损额可能会超过去年。
统计结果显示,目前全国有证券公司131家,其中前三季度亏损的有98家,这98家公司累计亏损额达到41亿元;有29家公司在前三季度实现盈利,累计盈利总额约7亿元。而去年有60家证券公司实现盈利,只有65家公司亏损。
陷入了亏损困境中的证券公司艰难求生,规模小的新华证券、富友证券、大连证券亏损巨大实在救不活,相继被撤消,而特大型的证券公司如南方证券则一直处于破产传言的漩涡之中。10月23日,一张南方证券申请破产的帖子在很多财经网站上广为流传,作者以非常确切的口气称南方证券即将沉没,亏损额已经达到120亿元之多。次日,南方证券迅速发表声明,称“有关我司在申请破产的传言纯属子虚乌有。目前,我司各项业务开展顺利,日常经营活动正常进行”。11月底,南方证券总裁阚治东接受某证券媒体专访,直面社会上潮涌般的质疑和传闻。他在驳斥“申请破产”传言的同时,并不讳言“困难”二字,“我们上半年还有3000万元的利润,下半年由于经营环境恶化,有少量亏损。但在整个证券业,我们不是最差的。”
年关将至,苦苦挣扎的南方证券在风雨飘摇中毕竟又扛过了一年。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造成证券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是收入持续下降,2002年与2001年相比,收入降幅达到54%;从费用支出角度看,2002年与2001年相比,营业支出下降了35%,营业费用下降了23%。费用的支出降幅要大大小于收入的降幅。由此可见,证券公司多数仍为粗放式经营,需要加强成本费用的控制。
康静对证券公司的资产变现能力表示担忧。“截至今年9月底,只有86家证券公司的净资本高于2亿元,另有18家公司净资本在2000万元以下,其中11家公司净资本为负数,有5家公司甚至连净资产都是负值。”
筹资摆脱下降趋势出现增长
不过,尽管今年多数时间里行情相对低迷,但股市筹资增长已成定局。康静强调,这是自2001年以来股票市场筹资额首次出现年度增长。截至11月底今年沪深股市筹资总额近790亿元这一数据已超越了2002年沪深股市全年746.6亿元的筹资总额。
我国股市筹资额在2000年曾达到高峰,当年沪深股市融资额达到1599亿元其中新股筹资826亿元增发筹资196亿元配股筹资542亿元。而在此后两年受股市下跌拖累股票市场筹资额出现了逐级下降的态势。2001年沪深股市筹资总额为1098亿元较2000年锐减了491亿元。其中新股筹资只有532亿元配股筹资下降到369亿元。到了2002年沪深股市全年筹资总额进一步减少到746亿元。
今年,包括长江电力、华夏银行、南方航空等一批具有行业龙头地位的蓝筹股相继发行上市进一步壮大了股市绩优蓝筹股群体受到市场主力资金的青睐。与此同时很多钢铁、电力等国家基础行业的上市公司如邯郸钢铁、国电电力、西宁钢铁、桂冠电力等相继实施配股、增发或可转债等再融资项目为企业发展补充了巨额资金增添了发展后劲。特别是6月份至9月份筹资力度达到高峰基本上一周发行两只新股上市两只而平均每月实施的再融资项目也达到7个。
董事长失踪达到高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市公司董事长失踪的怪现象在今年达到高潮。截至11月底,今年共有7位上市公司董事长失踪或有过长时间下落不明的经历。此前,上市公司高管失踪现象也时有发生,但远不像今年这样集中。
ST南华董事长何竟棠今年6月就不见了人影,据说是在美国治病,早已无法履行董事长职责,但令人奇怪的是,他的董事长宝座依然稳如泰山。据报道,ST南华独立董事方轮实在看不下去了,愤然提出一个罢免董事长的议案,却不料在股东大会上被否决。何竟棠因此被某媒体戏称为“最得意的失踪者”。
前民丰实业董事长孙凤娟是失踪董事长中惟一的女性,一度与外界失去联系长达半年,就在她怀揣护照准备远走高飞的时候,在首都机场临上机前被公安机关逮捕。2003年10月20日法院以虚报资本罪和抽逃出资罪,判处其有期徒刑4年。
2003年9月中旬以来,诚成文化(现奥园发展)董事长刘波的名字被炒得沸沸扬扬,刘波失踪不仅引起财经媒体关注,更因为刘波与影视明星许晴的关系遭致娱乐媒体乐此不疲的追踪报道。“诚成文化神话制造者刘波逃匿事件”、“诗人商人情人还是骗子?”、“许晴大亨丈夫刘波失踪”……11月初,刘波突然在黑洞般的互联网上发表了一封为自己辩护的公开信,宣称自己正在日本静心养病,并非逃跑,国内媒体的报道对他有诸多误解。
11月3日,啤酒花发布董事长艾沙由夫失踪的公告,同时称公司经过自查发现有近10亿元的贷款担保先前未对外披露。市场观察人士认为,艾沙由夫的逃匿行为很可能与大量的“隐性”担保有关。随着这个排名在“中国资本控制50强”第22位的新疆富豪一夜之间从人间蒸发后,超级长庄股啤酒花的股价便轰然雪崩,崩盘伊始几手卖盘就将股价打至跌停,连续跌停13个交易日,打平了当年银广夏连续跌停纪录,股价坠落至不足4元,流通市值蒸发超过20亿元。
但人们相信,艾沙由夫决不会是最后一个失踪的上市公司董事长。有舞文弄墨者将2003年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失踪现象调侃道:“你我皆高管,身处股市间;终日圈钱苦,一刻不得闲;既然不是仙,难免有杂念;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多少董事长,一逃为金钱;多少好公司,已成将沉船;上市虽然短,不必苦苦恋;老总不见了,向谁去喊冤﹖”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