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观点与评论>> 正文

有话不如早点说

企业报道  2013-04-24 17:20:12 阅读:
核心提示:一家化工单位,因经营不善而面临困境,新老总受命之际,决意大刀阔斧改革。为制订一个最佳改革方案,他和领导班子成员寝食难安,在方案制订过程中,新老总要求谁都不许对外透露信息,凡有职工问起,

  一家化工单位,因经营不善而面临困境,新老总受命之际,决意大刀阔斧改革。为制订一个最佳改革方案,他和领导班子成员寝食难安,在方案制订过程中,新老总要求谁都不许对外透露信息,凡有职工问起,则以“方案尚不成熟”作答——怕有负面影响。结果呢,正面的信息渠道被堵塞,“公司要裁人”、“工资要降了”之类的小道消息反而四处传播开,职工人心惶惶。等到方案“成熟”公布,职工的抵触情绪骤然升温,导致改革根本推行不下去,企业运行陷于停顿。

  一套管理层自认为已经深思熟虑、考虑很完美的改革方案,为什么得不到职工的理解和拥护?是职工观念太陈旧、太计较个人私利、没有长远眼光?但仔细研究起来,似乎这些都不是原因,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革者自身缺乏一种开放意识和民主意识。如果该公司能在制订改革方案的过程中,充分与职工交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那么,改革完全可能会有另一种结果。

  一项改革能否得到职工支持,除了方案本身的经济性,还取决于方案是否公平。既是改革,必然涉及内部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在企业中,处于不同位置的成员,改革受益程度不一样,态度也必然不一样,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改革需要成本,有时候为了保护企业的整体利益,不得不牺牲个人或者部分人的利益。但如何使这种成本降至最低,并从公平的角度让更少的人利益受损,而使更多人受益,是改革方案中应当加以考虑的。而要真正考虑好这些,公开才是办法——公开带来公正。

  上述企业改革之所以遭到激烈抵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当事者尤其是利益受损者感到极大的不公平。因此,企业出台改革措施之前,以开放的姿态,聆听各种不同的声音,让各种利益冲突提前充分展现,在不偏离改革目标的前提下,对方案进行一些修补和完善,甚至在必要的情况下做出一些妥协,将受损者的利益牺牲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这对于保证改革的顺利实施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以一种开放的姿态来进行改革,有助于改革者更为全面、更为科学地制订方案,从而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主动,有效地降低改革成本,何乐而不为呢?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