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绿色蔬菜在居民绿色食品消费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统称为绿色蔬菜),已经成为中国城市中产消费者餐桌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北京宅食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市场研究中心统计报告“2013年中国绿色蔬菜消费总量有望达到2000万吨,城市居民人均消费30公斤,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而中国城市居民对绿色食品的人均消费比例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8—10倍的差距,和日本市场相比也有着3—5倍的距离。”但目前中国的绿色蔬菜市场也存在着三个严重制约发展的问题。一是市场诚信问题,很多绿色蔬菜鱼目混珠,消费者无法全面追溯绿色蔬菜的生命周期,更无法了解到绿色蔬菜种植和物流的过程,仅靠少数认证机构根本无法监管巨大的市场空白;二是随着生产资料、人力资源等成本的快速增长,绿色蔬菜的价格将长期处于高位的态势;三是围绕城市郊区的绿色蔬菜种植用地受城镇化挤压和环境污染,优质土地供应量日趋减少,社区支持绿色农业的区位优势荡然无存。
从北京宅食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www.hoofood.cn)滨州基地了解到,土地成本是绿色蔬菜种植的投资大头,生产企业在拿下土地后,要经过复杂的土壤改良才能开始种植绿色蔬菜,期间的轮种、休耕成本每年在4000—5000 元/亩。整个生产过程中,还必须严格遵循绿色农产品的生产技术标准,不使用基因工程技术,除草要靠人工。传统农业由于受到信息不对称的制约,往往造成产销信息脱节,价格跌宕,形成巨大的生产损失。另外,小规模的生态农业因基础设施、农机投入和高级人才等因素制约,根本无法开展高效的育种、灌溉、养护、物流等管理和服务工作,无法体现现代生态农业的集约化效应,这也是造成终端市场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和质量差强人意的重要原因。
国家政策层面,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加大新一轮菜篮子工程以及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的重要指示精神,力求通过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夯实中国农产品供给机制。企业层面近年来也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比如风起云涌的绿色产品类垂直电商,通过电子商务平台B2C功能对接绿色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降低营销费用,丰富消费者选择,但电商模式在降低种植和物流成本方面作用有限,对产品诚信的提升也还需时日。
如何破解绿色蔬菜等绿色食品的价格坚冰?
如何破解中国绿色产品市场诚信缺失的困局?
如何有效地撬动中国绿色消费市场巨大空间?
北京宅食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会员制订单农业”模式或许为寻找正确答案提供了灵感。宅食锦在滨州规划建设中的1500亩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基地,其中一大部分是由宅食锦(baike.baidu.com/view/9670396.htm )委托管理的私人农场,产品主要供应给来自北京和青岛的会员消费者。城市消费者通过购买宅食锦的绿色蔬菜卡或者认养滨州基地的30平米私家农地就可以成为企业会员,享受包括私家农场托管、免费物流宅配、农场休闲体验、健康生活咨询等会员服务。区别于其他城郊土地认养,宅食锦通过完善的营销服务体系突破了规模瓶颈,会员订单所形成的数据一方面进入到基地种植管理系统,形成农资和人员的投入计划;另一方面也在物流系统形成服务数据,指导采摘和冷链配送服务;同时,企业为会员提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24小时可视化监管服务、田园休闲体验和健康生活咨询服务也会随之展开。据宅食锦市场负责人介绍,依靠这种看似复杂的 “会员制订单农业”模式,消费者可以向企业生产管理过程要质量,要绿色,要生态;企业也可以有效规避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种植损失,显著提高农资投入和人员管理效率,成本的降低使得宅食锦以更优惠的价格向会员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绿色蔬菜产品,合理的利润率也能够保证企业在农业基础设施、管理水平和生态保护方面的持续投入。
发展绿色食品符合国人追求健康长寿和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生存需求,发展管理科学化、规模集约化、运营标准化、服务品质化的会员制私人农场,通过探索农业生产者、企业经营者和城市消费者多赢的创新模式,将形成撬动中国绿色蔬菜市场健康发展的新支点。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