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塑料,对专业人士来说并不陌生;而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时间却并不长。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包括在中国投资设厂的跨国企业在内的制造业对国内各种工程塑料需求逐步加大,推动了我国应用材料的迅猛发展。毕业于化学高分子专业的陈晓东抓住我国应用材料及民营企业逐步兴起的契机,联合几位志同道合的股东,以5万元起家,注册成立了上海日之升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在短短不到8年的时间里,一跃而跻身于国内改性塑料行业的先进行列。为探寻其高速成长的奥秘,笔者专程走访了公司年轻的总经理陈晓东。
据陈晓东介绍,上海日之升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之升)成立于1996年年初。由于当初创业时资金薄弱,因此公司主要以开展技术咨询服务为主,属于一家技术服务型企业。伴随着公司的发展,日之升一直专注于技术的不断更新与进步,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零缺点”品质、经过专业化“量体裁衣”的具有最佳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为客户创造新价值、争取更大利润和市场份额,使日之升成为客户信赖的工程塑料制造与供应商,与客户共同成长。
塑料行业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行业,要将企业做强做大就必须要有自身特色和核心竞争力。在我国,工程塑料的应用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与国外知名企业相比,日之升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但日之升延续了创业时就将“应用技术领先”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优势,定位于中高端市场,将“工程塑料的应用专家”作为公司的奋斗目标,稳扎稳打。因此,在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之后,日之升并没有急于盲目扩大自己的生产能力,而是积极参与国际技术交流,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其先进的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虽然是一家民营企业,但注重团队精神培养的陈晓东早在1998年就倡导在公司设立党支部。身为共产党员的他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非典”时期,除了捐助活动以外,公司全体党员还带领部分职工共30多人举行了一次无偿献血活动,用事实来增强民众抗击“非典”的信心,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如今,公司的党员正活跃在各个工作岗位上,成为所在岗位的先进表率。
公司还努力为每一位员工提供成长空间,鼓励员工在学习中提高、在学习中成长。而且,为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深造取得文凭的员工支付全部的学习费用,从而营造出一个学习型企业的良好氛围,加快了公司自身人才培养的步伐。因为陈晓东相信:公司自身培养的人才不仅专业更加对口,更适合公司的发展,而且这些人才对企业的发展也更投入,对公司的未来也更有信心。
2000年10月,快速发展的日之升与世界著名的韩国锦湖石油化学株式会社合资组建了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专业生产改性ABS、PS、AS等苯乙烯类塑料产品,成为目前国内苯乙烯类树脂牌号较齐全的生产商之一,这也是公司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如今,日之升已发展成为集工程塑料及高分子合金材料的研发、生产制造、销售与应用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
自1996年5月在苏州建立生产基地开始,生产规模不断扩大,2000年以后更实现了生产能力的飞跃。2002年1月,公司建成万吨级生产规模,今年产值预计可达1.5亿元。在生产规模逐步扩大的过程中,日之升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产品质量的要求。1999年,日之升依托华东理工大学和上海石化研究院,联合组建了高分子材料研究中心,拥有先进齐全的科研仪器和众多专业研发人才,使公司具备了全套的研发能力,并确保客户获得高品质的产品和及时有效的应用技术服务,充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同年,公司顺利通过了英国DAS(达卫)公司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的审核,部分产品获得了美国UL安全认证,2001年,公司被评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
从启动资金只有5万元到如今的产值近1.5亿元,并成为三菱电机、艾默生等跨国企业的配套供应商和飞利浦等公司的全球采购供应商,这是一个何等的飞跃。但陈晓东没有满足。虽然资金的短缺曾一度使日之升失去许多次发展机会,但他们始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踏踏实实地做自己擅长做的事,将诚信作为企业的根本,以技术为依托,将日之升打造成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企业,力争做工程塑料领域的应用专家,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日之升一定会实现其既定目标:跻身于国内改性塑料行业前三甲,实现企业新的腾飞!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