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经济全球化"、"地球村"、"地球温室效应"等名词盛行,不少人似乎也知道要将自身的行动置于更广阔的时空中去考虑,不违背长远的利益。但眼光归眼光,不少商家在具体行动上却还依然以短期逐利为第一要义。道理也简单,市场是残酷的,它等不及你的长远梦想。
但在长远眼光与短期利益的冲突中,真的是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吗?2003年8月28日,江苏大亚木业有限公司在林业资源匮乏的苏南地区,以一条总投资约5.5亿元人民币的20万立方米中高密度纤维板生产线证明,对智慧的企业这并非难事。
以企业短期利益来看,全球中密度纤维板厂的平均规模大约为10万立方米,而我国现有中密度纤维板生产企业平均规模仅为3.4万立方米,面对这样的契机,江苏大亚大手笔投资年产20万立方米的生产线,必然给它带来可观的收益。
同时,在这条生产线的背后,大亚还带动了一条农工商协同发展的产业链,使"以林养林"的经营模式有了新的生机,既调动了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又培养了一批以种植和收购木材为主业的林农和林木经纪人,带动了农村水陆运输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不难看出,大亚的作为,给整条产业链带来的是立竿见影的利益。
然而,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大亚眼光之长远。
众所周知,林木产品不仅是国内市场的紧缺商品,也是国际市场的紧缺商品,随着对森林生态价值的关注,许多国家早已开始限制木材出口。我国作为缺林少材的国家,由于人口众多且经济发展迅速,木材供应的矛盾日益尖锐。近年来,随着国内木材需求量的急剧增加,木材供需缺口越来越大,今年我国的木材供需缺口将达到3000万立方米,到2010年,我国木材的供需缺口将达到3500万立方米左右。再加上1998年起就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形势已是十分严峻。如何既解决生态问题,又兼顾企业短期利益,并且盘活整条产业链,这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一个难题。大亚却用一条生产线串起了木业"农工商"协同发展的模式,对解决目前我国林业"保护与需求的矛盾"进行了非常有价值的尝试。
作为一名哲人,他可以远离利益纷争,悟到那意境辽远的哲理;作为一个商人,他可以紧随利益驱动。前者有超然,后者有务实,但却少有人能将两者结合在一起。鱼与熊掌,可以兼得?这非有智慧的厂商难以为之。江苏大亚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现代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既要有开阔的视角,又要有务实的精神,同时还需有将两者合而为一的智慧。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