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 正文

SA8000标准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企业报道  2013-04-09 16:29:25 阅读:
核心提示:  1997年,由总部设在美国的“社会责任国际”发起并联合欧、美跨国公司和其它国际组织,制定了SA8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建立了SA8000社会责任标准认证制。2001年12月,又发布了SA8000社会责任标准的2001年修订版。

  1997年,由总部设在美国的“社会责任国际”发起并联合欧、美跨国公司和其它国际组织,制定了SA8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建立了SA8000社会责任标准认证制。2001年12月,又发布了SA8000社会责任标准的2001年修订版。

  SA8000社会责任标准认证是全球第一个关于企业道德规范的国际标准,也是继绿色壁垒之后发达国家设置的又一个新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其宗旨是确保生产商和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同时提高发展中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扭转发达国家由于劳动力价格较高导致部分产品缺乏竞争力的不利局面。

  SA8000标准认证对国际贸易的深远影响

  SA8000标准体系中所规定的企业或组织社会责任所指的是:企业或组织在赚取利润的同时,必须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SA8000标准的内容包括:环境保护、公益事业、健康安全、差别待遇、工作时间和劳动报酬等等。

  SA8000标准在世界的兴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关系失衡后的一种调整。其内涵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的。传统的企业观认为,企业的惟一生存目标就是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进而实现股东利润最大化,因而在单纯追求利润的驱使下,往往会使一些企业不合理地发展,给社会安全和生态环境带来威胁。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则主张,企业的目标是二元的,即除了利润最大化之外,企业还应当保障和提升社会公益事业,关注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尽管它是发达国家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制定的国际标准,但不可否认它在规范企业或组织的行为、优化经营环境上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积极意义。

  由于SA8000标准适用于世界各地任何不同规模的企业或组织,其认证作用和效果愈来愈显著。1998年以前,世界上通过SA8000认证的企业或组织总共才7家,而到2003年8月,全世界已有36个国家和地区的259家企业或组织取得了SA8000认证。这259家企业或组织涉及服装、纺织、玩具、化妆品、家用器皿、化工、食品等35个行业。可以预料,随着SA8000标准的不断完善,它必将成为类似于ISO9000、ISO14000那样的全球性标准,并成为发达国家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毫无疑问会对国际贸易产生及其深远的影响。

  SA8000标准认证对我国企业的挑战

  目前,SA8000标准对我国企业的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国际市场准入门槛被提高

  许多事实表明,SA8000标准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进入跨国公司供应链或产业链以及产品出口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门槛,达不到这一标准要求的企业与产品将被拒之门外。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我国纺织业、服装业、玩具业、鞋业、日用五金等消费品行业。

  (二)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被削弱

  按照SA8000标准的要求,我国必须加大企业技术、环保和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的投入,必须增加先进的测试设备,必须投入获取SA8000认证的高额费用。所有这些,必然直接增加产品成本,产品价格竞争优势也就随之丧失,自然就削弱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我国企业应对SA8000标准认证的策略建议

  面对SA8000标准认证咄咄逼人的挑战,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如何采取有效对策,顺应SA8000标准全球化的趋势,提高我国出口企业、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

  (一)树立新观念,顺应世界新潮流

  重视生态建设、重视环境保护、重视消费者保护已成为21世纪的世界潮流,我们必须转变观念,顺应这一潮流。一是要树立绿色经济新观念。企业应实施绿色经营战略,实行绿色管理,开展绿色营销,把开发绿色产品作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重要举措,坚持走以质取胜和名牌战略之路。二是要树立国际标准化新观念。三是要树立新的危机意识。要积极调整修订《劳动法》关于劳动时间的部分内容,同时积极改善劳工保护、工作环境,扫除与SA8000标准之间的障碍。

  (二)加强SA8000标准的宣传、培训和普及工作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SA8000标准的宣传、培训和普及工作。一是要大力宣传SA8000标准的内容。二是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办法开展SA8000标准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不仅使企业充分了解SA8000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推行意义,而且认识到片面追求产品廉价是不值得提倡的,特别是那种以损耗生态环境和资源、损耗劳工健康为代价的廉价更不值得提倡。三是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要帮助企业熟知SA8000标准,打开通往国际市场的“绿色通道”。

  (三)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

  从整体看,我们采用国际标准的状况仍很落后。为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一是我国要积极承担ISO秘书处和其它标准化组织的工作,争取将我国制定的水平较高的标准纳入国际标准中。二是要组织专门机构认真研究SA8000标准,结合我国国情,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改变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主要由跨国公司推动的被动局面。三是要积极参与SA8000标准的制定与完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参加各种国际标准的制定与修订活动。

  (四)建立统一规范的产品认证认可体系

  产品认证、管理体系认证、质量认证、环境认证和社会责任认证都是企业通向国际市场的绿灯。我国应该大力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大国际标准认证工作的力度。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的力度,大力帮助企业通过SA8000认证。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可增加SA8000审核,按照SA8000(2001版)的要求,指导企业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二是建立与国际和国外权威认证机构认证的相互认可机制。要鼓励国内认证机构发展壮大并积极与国外知名认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实现相互认可。

  (五)建立和完善新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各种形形色色新的贸易壁垒还会不断出台,我国企业必须密切关注。一是要加强对国外技术壁垒的研究和动态跟踪。当前,尤其要重视对SA8000标准的研究跟踪,主动采取相应措施,为创造良好的出口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要建立包括ISO9000、ISO14000、SA8000等在内的信息中心、数据库和网站,为有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使他们做好预警防范,采取积极措施突破国外的技术壁垒。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