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31日上午,《写生为大-何昌林画展》暨《品鉴紫砂-紫砂传承艺术展》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展,此次活动由宝流通艺术馆和中国艺术品流通网共同承办。展出的百余幅人物和山水画,是从何昌林近年来在四川凉山等地创作的大量作品精选而出。大部分作品反映出何昌林提出的“写生为大”观点,画作中的大自然展现出的是“不老风景”,有永不重复的“结构”和永远鲜活的“情绪”。
何昌林的人物工笔画笔力遒劲,大凉山深处不同民族的生活在他平等准确的眼光中反映出来,也反映了艺术家有一种对人类命运关注的精神和艺术的良知。何昌林的山水画作品里充满了乡土气息的质朴和人文关怀的脉脉温情,从其画里可看到一方闲章“行走途中”。他解释说,“目标”就是找到了一条自己的路,即“另辟蹊径”。“目标不是终点,因为这条路是没有终点的。”
画家介绍
何昌林,1943年生于四川新都。1970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多次在全国美展获奖。编审(正高级职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82年创作的组画《火把节》入选《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览》并获“佳作奖”;1984年创作的组画《彝寨即景》入选《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展》;1984年参与集体创作的大幅屏画《凉山风情》获《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铜牌奖。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