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赛燃起第一把战火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珠三角DVD行业悄悄打响,德赛燃起了第一把战火。9月5日,在全国“质量日”前夕,德赛率先向杂牌机宣战,其目标直指珠三角近300家“螺丝刀工厂”,立刻引起业界和媒体的关注。新科、步步高等碟机企业纷纷备战,价格战已经在上海、南京等地打响,各路诸侯开始今年旺季的“贴身肉搏”。
但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利润偏低,加上一些地下“螺丝刀工厂”在旺季趁机搅局,一些主流DVD厂家在抵制杂牌机的疯狂躁动时,还要为旺季拼杀,DVD市场进入决赛局。
DVD进入中国一晃已经5年了,但仍是一块诱人的“蛋糕”。据了解,目前中国DVD全球流通量在7000万台以上,约占全球总量的85%。中国作为世界DVD生产大国,从工业设计到产品制造都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自从去年中国DVD产品出现井喷式增长之后,今年仍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据赛迪顾问最新预显示,2003年下半年国内DVD市场需求将达到830万台,比2002年同期增长17.6%,比2003年上半年增长23%。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DVD价格的降低又拉动了新的消费需求,今后一两年内国内DVD行业将会迎来第二次发展高潮。
DVD消费呼唤价值回归
由于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跨国巨头手中,专利费之争让中国DVD企业遭遇尴尬。中国虽然是DVD生产大国,但还不是DVD技术强国,国内主流品牌纷纷转型,意欲在某个高端领域寻求突围。
据了解,国内主流品牌纷纷向高端方向靠拢。新科、步步高、德赛等企业纷纷推出个性化DVD,他们以不同的功能卖点吸引着消费者。
业内人士分析,碟机行业的发展已步入恶性循环之中,价格越来越低,而研发预算、售后服务因成本限制势必降低。有些杂牌机甚至只是组装低端产品的车间,连研发部门都没有,品质如何保障?影碟机要想长远发展,必须通过产业升级、技术升级带动行业发展,否则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
这次德赛率先发动的“扫黑风暴”,高调宣称向杂牌机开战,得到了政府职能部门、业界和社会的认可。
对于碟机转型和个性化产品问题,德赛集团营销管理部总经理黄剑认为,中国DVD企业目前还不够强大,影碟机企业要想更好地发展必须实现产业升级,这是一种趋势。更多影碟机企业希望通过个性化产品来寻求差异化竞争,但是,如果一味强调概念,而忽略产品主要功能,这种观点是不可取的。他说,手机的主要功能是接听电话,其它如上网、炒股、游戏等只能是辅助性功能,虽说上网、游戏、炒股在某些方面满足了个别人的消费需求,但是费用昂贵,加之目前技术不成熟,掩盖了主要功能,辅助性功能过多,反而影响了主要功能,对消费者来说是一种误导。正如手机,消费者最关心的是手机信号好不好、通话质量高不高,碟机的主要功能就是读碟,消费者最关心的是画面是否清晰、性能是否稳定,他强调,产品质量好不好,价格能否让消费者承受,这才是碟机市场的主流。
碟机主流品牌旺季攻势凌厉
面对国内市场这块巨大的DVD“蛋糕”,谁不想瓜分切割一块?据了解,除新科、步步高、德赛、万利达、夏新等传统DVD企业之外,新的DVD企业不断涌现,再加上索尼、三星、LG等日韩企业的围攻,国内DVD市场已是狼烟四起。
对于碟机行业发起的秋季攻势,专家认为,德赛揭杂牌机黑幕的目的是为了净化市场,维护行业健康发展,让消费者睁大眼睛,辨别真伪,明明白白消费。此外,也试图引领整个DVD行业走向规范,从关心价格到关心价值,跳出价格战、功能战、概念战的泥潭,收复被杂牌机占据的市场失地,从而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像德赛这样原以出口为主的企业,今年将目光转向国内,主要国内DVD市场的高速增长和巨大潜力,挟外销之势反攻国内市场。黄剑说,德赛DVD原来出口占七成,今年将内外销比例调整为55。
他说,中国DVD行业经过5年的发展,目前虽没有像去年30%—40%的高速增长,但保持20%的增长空间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德赛启动“DVD质量净化”计划,将杂牌机彻底扫地出门,也是为即将到来的销售旺季清除障碍。
据了解,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出口市场和内销销量猛增,德赛新增加了3条生产线,生产能力翻了一番,年产量达500万台(套)。此外,德赛近日斥巨资聘请世界小姐、亚洲美皇后李冰为企业形象代言人,估计稍后将有不小的推广动作。扩大生产线、大量招工、几十款源源不断推出的新品,德赛为即将到来的DVD销售旺季做足了准备。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