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国内笔记本电脑市场气势如虹,据计世资讯的统计数据,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达43%,销售额增长略有逊色,但也达39.1%,这与低价笔记本电脑频频入市不无关系。面对如此诱人的市场“大饼”,谁肯轻易放过?目前国内市场已有30个左右的品牌,且不断有后来者投入角逐。品牌数量众多的现状使2003年国内供求严重失衡。降价成为各家厂商市场策略的固定或常规模式,对于缺乏技术研发能力的国产厂商来说,低价更被视为夺取市场份额的法宝。
价格战自身无罪,因为它是竞争世界适者生存的必然法则。那些未经过充分竞争的产品,通过价格战把虚高的价格降下来,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回归。良性的价格竞争不仅可以刺激市场消费,使用户花更少的钱买到可心的产品,而且可以促使厂商苦练内功,在成本控制、技术创新等方面下工夫。但是,如何摆脱被动跟进时的无奈,避免陷入性质单一的恶性价格战,避免“一损俱损”的残酷现象重演,促使整个行业良性发展,成为摆在每个厂商面前的焦点问题,值得关注与思考。
专家学者对价格战一直褒贬不一,有的说价格战是低级的竞争手段,互相残杀的结果使企业的获利能力都相应降低;也有的说价格战使国内企业扩大了市场份额,在保住份额的前提下,国内企业同时也会致力于开发高端产品,这是在当前市场条件下,国内行业成熟的必由之路。就连美国著名营销大师米尔顿·科特勒也加入了这场评论,他给中国企业提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价格战之后,国内企业如何使顾客为其品牌再度付费?”他认为,国内企业通过价格战只能在低端市场保持份额,而没有更多地关注提升品牌附加值,使得顾客愿意为品牌付费。事实上,由于竞争激烈导致的价格战,使笔记本电脑厂商的利润越降越低。
本土品牌与国外厂商竞争,是以牺牲毛利为代价。价格优势是被逼无奈,背后的原因很简单:规模优势决定采购成本。价格本身不是我们的优势,而且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关税壁垒逐渐消除,国内品牌在价格上的这点优势也会丧失殆尽。
“市场容量就这么多,120万台左右,根本容不下这么多厂家。”方正科技移动产品业务群总经理宋建东认为笔记本电脑行业将面临一场大浪淘沙。“就像彩电业一样,激烈的拼杀之后,两三年内笔记本电脑市场将剩下不超过六家!”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一些明智的厂商认识到简单的价格战并不是市场竞争的惟一出路,恶性的价格竞争只能带来更加不利于PC市场健康发展的恶性循环。他们尝试避开价格战,走出一条新路。长城电脑总裁孙治成表示,笔记本电脑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市场,由于有品牌、有上游资源、有行业客户基础,还有强有力的国际化制造作保证,因此长城有信心在笔记本电脑市场上找到机会。长城决定将自己的产品定位于中高端市场,将充分利用其在制造业和行业市场的优势,尽快在笔记本电脑市场占有一定的市场、品牌地位,成为笔记本电脑市场的领导品牌。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