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张东海个人简介
张东海,生于1953年4月,苗族,大专学历,民族骨伤科医师。15岁随父当学徒,17岁参加“三线”建设,任枝柳铁路37连连队卫生员,1970年返乡,1971年组建龙山县华塘乡华塘村合作医疗,任华塘村赤脚医生兼治骨伤, 1995年转制至今,任龙山县红十字会民族骨伤科医院(原湘西民族骨伤科医院)院长,1971年到现在已治疗各种骨伤患者达5万多例,治愈率达93.7%,在湘、鄂、渝边区享有极高声誉。
他继承祖传秘方和技艺,总结出“正骨手法复位,外敷柏林接骨散,小夹板固定,分期内服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接骨生肌、益肝补肾、舒筋通络的苗药及中草药,恢复其加强功能锻炼”的五位一体苗医治疗骨伤疾病的方法手段。
为了民族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他不计个人辛劳得失,工作之余,潜心钻研,总结并撰写了大量医学论文。其中《中西医药结合治疗小儿髋关节炎》一文,在2000年的第二届新世纪国际医药学会上,获名医成就奖;《苗医正骨手法与柏林接骨散治疗下肢骨折3014例临床病学分析》,在2001年获全国首届侗医药研究奖;《苗药柏林接骨散治疗伤疾举隅》一文,在2008年的“科学发展和谐社会与2008创新发展理论成果研讨会”评选活动中,获优秀成果一等奖;《苗医正骨手法与柏林接骨散治疗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体会》、《3014例下肢骨折临床病学分析》、《苗医正骨手法加柏林接骨散治疗上肢骨折》等论文均获省、州中医药学优秀论文奖。并著有《苗医正骨》一书,已于2007年出版发行。
他的研究成果, 2000年获湖南省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00年、2007年两年获湘西州科技进步二等奖。其研制的一种“柏林接骨散剂”,2009年成功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为ZL03118231·3。2006年获湘西自治州“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09年,被湘西州人民政府授予“科教兴州”先进个人,被湖南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先锋”称号。2010年,湘西州授予其为苗医苗药(苗医正骨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南省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1年,再次被湘西州人民政府授予“科教兴州”先进个人,其一种“柏林接骨散剂” 专利荣获湖南省发明专利三等奖。
湖南省龙山县红十字会民族骨伤科医院
简 介
医院位于湖南省龙山县城华塘新区,始建于1971年,由湘西苗医苗药(苗医正骨术)第三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东海创办,1995年收编为全民所有制单位,2008年整合龙山县华塘卫生院,是兼具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骨伤专科特色医院。凭着过硬的医疗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已经治愈骨伤患者达10万多例,在湘、鄂、渝边区享有极高声誉。
目前,医院占地14.5亩,建筑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业务用房4500平方米,总资产近1000万元,在岗人员36人,其中医技人员29人(民族骨伤科专家1人、外科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5人、主管护师2人),编制床位50张,开设有民族骨伤科、骨外科、内儿科、影像科、检验科、药剂科、预防保健科等。拥有技术含量较高的C臂、CR机、B超、血液分析仪、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治疗设备。除采用传统祖传技艺和专利秘方治疗骨伤患者外,还通过开放性手术复位进行治疗。湘、鄂、渝边区的很多患者慕名前来,年收治住院骨伤患者1000多人,门诊骨伤患者达10000多人次。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