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对于“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不悲观,但他提醒人们要防止低估这一影响的倾向。因为这对经济工作非常不利。
樊纲认为,灾难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可以称为“需求刺激型灾难”,一类可以称为“需求抑制型灾难”。“非典”属于后者,它与别的灾难有所不同,一是打击的人少,涉及的面却很广,影响的人很多,而且不确定的因素多;二是减少人们的经济活动,抑制人们的需求。
樊纲指出,“非典”对经济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直接的影响就是许多经济活动被取消,如“五一”黄金周和一些大型会展,还有大量的合同被延迟,这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影响,也许是下半年,也许是明年。这样的影响在出口、外商投资、房地产等领域可能表现得更充分。间接的影响表现在,如果各行各业的经济活动都受到影响,GDP的增速下降、人们的收入增速下降,就会影响下一轮需求的增长,人们的消费支出以及对未来的信心会受到影响。这种影响的后果现在也许能看到一点,但将来会表现更多,对国民经济后续的影响要充分估计。
樊纲强调,讨论“非典”的影响不能只看几个部门,而是要观察所有部门。对“非典”的影响,大家更多注意旅游、交通等服务业,而没注意更多层面:人们减少谈生意、签合同,这比大家不去买东西的影响可大得多。放弃一次旅游只是少消费几千元钱,而不签一个合同则可能是几千万元的影响。由于人们减少经济活动、减少接触带来对经济的间接影响有一个滞后期。4月份的情况很好,这是因为经济活动的惯性。而现在各种经济活动的延迟,也许影响在三季度、四季度以至明年才会浮出水面。我们千万不要忽视这种影响,不能用现在的数字来证明“非典”对经济的影响是大还是小,更不要低估它。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