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观点与评论>> 正文

国企实现深化改革的三个前提

中国企业报道  2013-03-20 15:51:06 阅读:

  2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市场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升,无疑证明了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巨大成果。进一步深化改革以促进中国经济的良性循环,是更为艰巨、更为重要的任务。深化改革就必须清醒地研究和认识其前提和条件。本文从企业角度提出国企实现深化改革的三个前提,以供商榷。

  第一个前提:必须承认企业是独立的生命组织

  在过去多年的改革中,强调企业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基本功能是赢利,是经营性组织,这是正确的。然而由于忽视了全面地把企业本质与其存在形式统一起来认识,以至产生了一种偏差,认为企业就是机器的组合,是“生产利润的工具”,是可以组装、制作、拆卸的机器体系;可以根据需要任意地改变调整,可以像济南小鸭公司那样四年换四任董事长;可以把旧的拆了换新的,用学历高的代替学历低的;可以像长虹那样今年换下老的安上新的,明年又把新的拆下装上老的。这种把企业当作任意拆卸装配工具的认识,妨碍了深化改革的进程。

  把企业当作无生命机器的认识还表现在企业资产重组中,不考虑企业生命的整体状况对于提出的要求和接受的可能能否统一,一味去拼装组合;也表现在只讲建造航母不知培养可自我成长的巨人;还表现在管理中只讲合理合法、不讲合情等等,这无不违背了企业的生命发展规律。由于过分强调企业是生产利润的工具,因此对企业考核集中在规模的增长、效益的增长,而不是强调全面发展。

  第二个前提:必须使产权变革和产权管理为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服务

  从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中自主活动的生命组织出发,产权变革是针对企业运行的动力问题。而产权管理,不仅是设计法人治理结构以解决企业动力的制衡问题。产权变革和产权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产权形式结构的设计和调整,来保证和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有效经营。目前对产权制度变革的研究较多集中在产权制度的所有权和产权制度的治理结构设计方面,缺少与企业经营和发展的联系,这就使产权变革的研究孤立起来,容易走上为变革而变革的模式。

  企业的产权管理要使产权形式结构适合企业战略管理的指导和经营管理的需要,要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从而使产权对象增值。许多企业以为只要产权多元化就是改革成功了,不懂得产权多元化并不能保证企业经营成功和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在产权形式结构方面的管理适应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使产权形式适合于企业内产业结构调整和组织要求。尤其对于面临与国际大公司竞争的中国企业,不但需要通过产权管理使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作为根本保证,而且要求产权形式结构与本企业的产业结构相适应。北京熊猫洗衣粉在合资后,年产量由6万吨降至4000吨,上海美加净牙膏在合资后,年产量由6000万支降至2000万支(见2002年10月10日《中国经营报》),根本原因是由于企业缺少产权管理和对产权形式结构的适应性调整,只知道产权变革要实现多元化,并不知道运用产权管理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许多企业实行兼并重组不成功,可能也是由于它只完成了产权组合以及机构的组合,而没有使产权管理与企业的发展战略适应和统一,即没有完成组织。在企业重组中,组合仅仅是“堆积木”,是初步的基础,目的是要组织、要形成有机体,即要在统一的战略指导下组织起来。以组合代替组织的现象也反映出在企业重组中把产权管理置于企业运行管理体系之外的误区。不少企业重组第一年业绩增长显著,以后逐年回落下降,都反映出只完成组合,并未真正形成统一的组织,也就是说产权管理尚未与其他管理结合起来或未结合好。

  第三个前提:必须以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为依据

  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竞争,会根据自身规律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组织资源,变换模式。产权变革和产权管理要适应企业变化而不是一次到位后就一成不变了。产权变革向何处变、如何变都要接受企业发展的指导。目前多数企业把产权变革和产权管理独立于战略管理指导之外。不少企业认为“只有先完成产权变革才能制订发展战略”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造成企业把产权变革和产权管理游离于战略管理之外的原因,首先是基于在市场竞争不充分的情况下,产权结构设定后对企业经营调整或变革没有太多的影响,或者说企业经营管理变化对产权设计没有明确要求。其次是由于目前流行的战略管理理论和方法局限于经营竞争,以现实环境为背景,以增长为中心,属项目管理性质,缺少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指导性,因此也不会对产权变革和产权管理有所要求。但在环境急剧变化、企业面对激烈的竞争时,比如在2001年日本7家彩电企业有6家亏损、中国彩电全行业亏损的情况下,就要求产权变革和产权管理紧紧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重新设计和调整,不能游离在外。科学的战略管理(称为战略统筹管理)是从企业整体的发展变化出发把制胜和防败统一起来、把增长和发展统一起来、把实的和虚的统一起来、把产权变革与产业创新统一起来,因此它要求企业的改革必须服从于发展战略的指导,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规律。比如要求企业产权结构设计既有利于企业充分的市场竞争,又有利于企业广泛的合作;企业的产权管理既有利于集聚组织资源,又有利于分散风险;企业产权形式结构既适合现实利益,又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等等。这些都要求在企业发展战略给出方向和原则、给出资源和风险的方向与范围、给出产业创新的途径等等以后,企业的产权结构设计和产权变革才可进行。否则,如乐百氏公司在产权转让给法国达能时,由于没有从战略上研究产权转让后的产权管理对创业者的保证,致使完成产权转移不久,创业者股东就被淘汰出局了。

  总之,深化企业改革、企业产权变革等都面临上述3个前提问题。这3个前提的统一在实质上也是统筹学原理所讲的“成功、优化、良性循环”的表现,即企业要能达到成功、优化、良性循环,就必须是独立完整的生命体,有科学的、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战略统筹管理,能不断地调整提升产业结构和产业水平。而企业要完成深化改革,就必须从成功、优化、良性循环入手。

更多专题
解读龙矿崛起之谜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煤海劲旅勇创新 丹心所系创辉煌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