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6年,德国西门子公司带着世界先进的数控系统进入中国市场。这使得以普通机床为主导产品的中国机床制造商们眼前为之一亮。此后的17年中,西门子不断贴近中国市场,一方面将最先进的高端数控系统提供给中国用户;另一方面关注中低端产品的研发,实现本土化生产,以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在5月举行的第八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上,笔者采访了西门子自动化与驱动集团运动控制系统部总经理裴安咨。
中国市场如鱼得水
西门子自动化与驱动集团运动控制系统部总经理裴安咨十分善于言谈,这表现在他接受记者采访时那淋漓酣畅的对答中。他说,凭借西门子30多年在机械自动化方面的专业研究与积累以及本地化研发的优势,西门子不但有实力保持高端数控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而且通过本土化生产将不断扩大经济型、普及型机床产品的市场份额。如今,西门子已赢得了高档数控系统绝对值高的中国市场份额。他说,西门子在中国走过的路非常成功,关键在于中国机床制造商采用了西门子数控系统生产出的产品可以替代进口产品。他如数家珍地介绍说,常州机床总厂、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一机床、济南一机床均采用西门子数控系统生产机床设备,完全可以替代进口产品。西门子的最终用户如东安发动机动力有限公司、内蒙古一机、内蒙古重型工业机械有限公司等进口的高档机床也均配用西门子高档数控系统。
本土化研发优势显现
在此次采访中,裴安咨的兴奋点远不止于此。他携西门子数控(南方)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和乐重点介绍的是本土化研发的优势。
1996年,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与中国北方光电工业总公司中国东方数控公司合资成立了西门子数控(南方)有限公司,双方投资比为7∶3。吴和乐说,这是目前西门子公司海外惟一一家生产经济型产品的企业,可以说是为中国量体裁衣。本土化生产采用与德国总部相同的生产线、生产设备、测试设备,员工赴德培训以提高技术制造水平。合资公司的研发部门与德国总部机构设置相同,开发工具、测试标准相同。经培训的具有高等学历的技术开发人员运用软、硬件知识的熟练程度也是相同的。他欣喜地说,合资公司产量一直保持以年35%的速度递增,本土化生产取得了产品最佳的性能价格比。吴和乐说,合资公司致力于中国机床行业的发展,年投资不断增加,不久投资比例将有新的调整,西门子与合资方将由目前的7∶3调整为8∶2。
关注中国共谋发展
当问到对中国现有机床行业发展有什么建议时,裴安咨建议有三:一是加工精度、生产力应同高技术软件有机配合。二是数控功能应与驱动相匹配。三是在机械结构方面,机床制造商应进一步实现机电一体化。对于西门子未来的前景,裴安咨充满信心地说,首先,继续保持向中国机床工业提供全系列的数控产品,包括经济型、普及型、高档型。第二,在2003年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上,我们关注的热点是做好下一步研发工作,支持中国机床工业,提供最新产品,如主轴电机、直线电机、模具等主要依赖进口数控机床加工的产品。第三,我们要改进产品,帮助中国机床工业提高技术水平。此次展会上特别推出的SINUMERIK802Se/802Ce,是专门针对中国数控机床市场开发的新一代经济型CNC控制系统;同台展出的高端数控产品与来自德国展商展品配备的西门子数控系统没有任何差别。所以说,西门子应该成为推动中国生产力发展的一种动力。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