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到《从东到西看关系》这本书,看到书的封面上“关系也是生产力!”几个字,不禁感到有些触目惊心;可读完此书,又给人一种豁然开朗之感觉。人们认为最为实用,却又讳莫如深的关系学,如今被作者进行了生动地阐述。可以想见,若非作者有长期在企业工作的经验,又身兼赴美研究学者之头衔,是很难将生产力与关系学做出如此联系的。
不过,细读此书,人们会感到,关系学的确与生产力有着不解之缘。中国的许多管理学理论是直接从西方管理学理论翻译而来的。西方经济理论认为生产力三要素是人力、财力、物力。可在中国,关系在很多时候会成为企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从企业宏观上讲,正如书中“企业关系学”中分析,产权人、经营人、监督人等之间的关系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从企业中观上讲,经营人的为官之要就在于平衡企业各方面的关系。企业外部关系有与顾客、管理部门、关系单位等各方面的关系。中国改革初期,很多下海的人都是白手起家,人、财、物三要素一样都没有,但是靠着关系,不断地发展壮大起来了。许多公司竞争一个项目,往往是关系最硬的企业独占鳌头。一个企业的经理或厂长,往往最感头痛的就是处理与顾客、商家、工商、税务、银行、政府、原材料部门、水电部门等各方面的关系,处理好一个关系,就多了一个“财神爷”;破坏了一个关系,就增添了一只“拦路虎”。从企业微观上讲,职工之间、干群之间如何搞好团结,对于企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企业内部的关系有领导与群众的人际关系、职工与企业的利益关系等等。这些关系搞不好,会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在一些企业,群众关系、干群关系搞不好,常常是形成内耗以及各种关系失衡的最主要原因。这种内耗的结果就是导致企业的效益下降,并使很多实力雄厚的企业破产。不仅企业如此,整个国家也如此,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会深深地影响经济的发展。如此看来,关系学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如何搞好这些关系呢?目前许多大学都开设了公共关系学课程,可是公共关系学也是从西方引进的,到过西方社会的人都知道,东、西方文化差异很大,在关系学上也有很大的不同。西方社会讲公共关系,如果在中国也只讲公共关系,不讲私人关系,那你恐怕就寸步难行了。作者在书中将关系学比喻为东方人的行为科学,不无道理。但是,如何建立中国自己特有的关系学理论,却是一个难题。正如书中所述,中国的关系学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如何教育学生,很难把握这个度。然而,读完《从东到西看关系》这部书,我们高兴地看到作者在这方面已开辟出了一条很好的路,作者从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无为而治、满足职工需求、建立企业关系网等方面对这些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对于企业的领导和职工来讲,读读这部书,学会一点关系学,会使企业的内部关系更加协调,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对于从事公共关系的人员来讲,这部书会使你从理论到实践、从东方到西方、从正面到反面等多方位对关系学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从总体上讲,这是一部劝人从善、引导人向上的书,但又是那样朴实、中肯,不带说教色彩。跟着书中道理走,你会学会更好地为人处事,但又不会与人乱施权谋。正如封面南方日报出版社为作者所加:这是一部不同于以往的“公共关系学”教材的图书。我们期待作者今后在这方面继续努力,写出更多、更好的能帮助企业健康发展的关系学著作。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