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宝钢在23年前通过引进国外成套的先进钢铁生产技术,坚持走“引进→消化→开发→创新”之路,并把技术创新作为宝钢的主要发展战略,技术创新已从借鉴学习创新向自主创新跨越,近几年把对标管理与技术创新跨越工作结合起来,更是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一是技术创新专利技术有明显递增。宝钢集团通过与世界500强中的P钢公司2000年技术专利成果数进行“对标”后,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和赶超目标。宝钢集团研究院2001年开展技术创新对标改进后,获国家受理专利比上年递增17%,取得公司认可技术秘密比上年递增28%,签定技术贸易合同比上年递增340%;集团核心企业宝钢股份炼钢厂2001年开展对标工作后,获国家授权专利比上年递增100%,公司认可技术秘密比上年递增52%;宝钢股份冷轧厂2001年开展对标后,获国家授权专利比上年递增100%,获公司认可技术秘密比上年递增18%;宝钢股份公司2002年专利授权数比上年递增19.3%、审定技术秘密比上年递增6%、技术贸易额比上年递增126.3%;另外,宝信、五钢、梅山等子公司也开展技术创新对标管理工作,专利和技术秘密都比对标管理开展前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二是宝钢集团技术创新的研发基地已在加快建设。宝钢集团通过与世界500强中2家钢铁公司在科研试验用的轧机、工艺模拟仿真等设施及基地方面进行标准参照后,明显找到了自己与国际先进钢铁企业在研发设备与基地上的差距,决心加速实施改进和追赶,集团公司已投入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加快集团公司冶炼、冷轧、热轧、薄带连铸等试验设备与基地的建设。
三是集团超前性的高新技术产品研发正逐步推进。宝钢集团通过与世界500强同行先进企业未来科技前沿性战略发展研究项目对标后,集团公司也积极着手从事未来5—10年战略发展高新技术产品项目的研发。如宝钢核心企业宝钢股份公司技术中心在2001年已开始着手国际钢铁前沿性微分子金属材料、X系列管线钢牌号升级等一批科研产品项目研发,为宝钢集团未来高科技发展战略夯实基础。
四是宝钢集团已对钢铁子公司进行产业升级。宝钢集团通过与世界500强同行企业装备技术的对标后,投入资金对钢铁主业子公司装备技术进行更新改造来提高子公司核心竞争力。集团核心企业宝钢股份在近2年先后对一二期工程高炉脱硅、富氧热风,2030冷轧的CAPL、彩涂机组,2050热轧自动化等几十个项目进行更新改造,并已建设宝钢股份后续发展竞争力项目1800冷轧系列工程项目;对一钢公司投资110亿元,于2001年6月开始建设具有当今国际先进装备的不锈钢技术的工程项目;集团对浦钢与德国K公司合作投资10多亿美元,已于2001年11月建成具有当今国际先进装备水平的不锈钢一期工程项目;集团对五钢公司于2001年6月先后投资数十亿资金,引进国际先进装备工艺,建设不锈钢长型材、特种钢冶炼工程项目;另外,集团在2001年还对二钢、梅山公司投入资金进行技术改造,使宝钢集团钢铁产业装备技术不断升级。
五是集团公司信息技术建设向前推进。宝钢集团的发展战略是在未来建成集实业、贸易、金融为一体的大型跨国公司,若没有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支撑是难以和国际大型企业集团的地位相适应的。1996年,宝钢集团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就对标借鉴日本综合商社、欧美钢铁、汽车跨国集团信息化管理经验和样式,逐步加快自己的信息化技术建设。宝钢集团的核心企业宝钢股份公司经过7年建设,已初步建成公司物流供销、设备点检维修、质量控制、电子商务等生产与职能管理的信息集成系统——ERP管理;宝钢集团为加快集团内部信息化管理进程在2001年成立集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如今,益昌薄板、宝钢国际等公司的ERP系统建设已在具体实施中;一钢、五钢、梅山公司的ERP系统管理在2002年已被列入下一步建设规划,信息化管理系统编码业务、项目集成工作及技术测试评估进行中。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