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五更壮歌行 明灯耀九州

中国企业报道  2013-03-14 17:08:47 阅读:

  潞安矿业(集团)公司王庄煤矿是一座年产原煤达500多万吨的特大型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多年来一直被誉为“中国煤炭战线上的一盏明灯”和“矿井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近几年来,王庄煤矿在以矿长郭金刚、党委书记孟士通为代表的矿党政领导班子带领下,以与时俱进、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在高起点上求突破、在辉煌业绩中求创新,企业改革和发展一路高歌猛进,走上了高质效、跨越式发展之路,再一次为中国煤炭工业发展谱写下光辉的一页。

  一组沉甸甸的数字:从逆势飘红到新的跨越

  众所周知,从1998年到2000年三年间,是煤炭经济持续低迷、市场持续疲软的最困难时期,煤炭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然而,就在大多数煤炭企业举步维艰之时,王庄煤矿却“风景这边独好”,企业经济效益连年攀升,改革发展如火如荼,职工人心稳定,矿区生产生活秩序井然,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从1998年至2000年三年间,全矿累计生产原煤1280万吨,外销1245.7万吨,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5.97亿元,累计实现利润3.59亿元,2002年职工人均收入达到了1.64万元,成为当时煤炭战线上逆势飘红的一面旗帜,极大地鼓舞了煤炭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

  进入2003年以来,全矿上下团结拼搏、乘势而发,取得抗击“非典”和安全生产的双胜利,1—7月份,全矿共生产原煤322.7万吨,外销317.7万吨,实现利润1.52亿元,职工人均收入达1.29万元,再创建矿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各项工作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沉甸甸的数字显示王庄煤矿走上了高质效、跨越式发展之路,同时,也吸引着人们来解读这段发展历程。

  运筹帷幄的战略谋划:从“三五六”跨世纪腾飞纲要到“五更”战略定位

  在一个战略制胜的时代里,企业的战略选择和实施是保持企业长期、稳定、高速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近几年来,王庄煤矿之所以能够在煤炭行业整体亏损的情况下实现逆势飘红,抵御了市场经济的风浪;在煤炭行业恢复性好转时期又能及时抓住机遇,实现高质效、跨越式发展,取得骄人的经营业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在不同时期的各个阶段,深刻分析和审视自身所处的内外环境、优劣特点和发展方向,超前制订具有自身特色的战略规划。

  早在1998年,针对当时煤炭经济低位运行、市场急骤疲软的实际,王庄煤矿矿长郭金刚带领一班人在充分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订了1998—2002年的发展规划——“三五六”跨世纪腾飞纲要:就是要在5年间“形成三大格局”(煤炭主业高度集约化生产格局、生活后勤独立运营格局、多种经营集团化发展格局);走好五大步(第一步搞好调整,第二步巩固基础,第三步初见成效,第四步完善提高,第五步实现腾飞);实施六大战略(集约高效战略、实力强矿战略、科技创新战略、多经集团战略、后勤分离战略、人才开发战略)。同时配套规划了产量、利润、成本、全员工效、职工人均收入、多经发展等奋斗目标。根据这一战略要求,王庄煤矿通过大力实施集约高效生产,不断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加快后勤分离,调整重组多种经营,使企业很快走出了困境,经济效益和职工收入连年攀升,截至2001年底,“三五六”跨世纪腾飞纲要确立的各项工作任务和奋斗目标提前一年圆满完成,为企业下一步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赢得了先机。

  2002年,在郭金刚的倡导下,王庄煤矿党政一班人审时度势、把握主动,又着手制订了2002—2005年的发展战略,将2002—2005年矿井的发展目标定位为:更高、更大、更强、更富、更美,建设大而强、富而美、集约高效、安全文明的新王庄。在“五更”理念的引领下,2003年王庄煤矿改革发展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1—7月份,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形成了又一轮改革发展、创新超越的“冲击波”,为“五更”战略谋划作了最有力的注解。

  连战连捷的集约高效:靠科技提升发展动力再造核心竞争优势

  从1998年开始,王庄煤矿大力实施集约高效生产,短短几年创造了多项记录,建成了3支高效队伍,形成了一个队高产、一个队补产的“一高一补”集约高效生产格局,实现了采区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中的目标。

  进入2002年以来,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王庄煤矿又站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高度,提出了“走好三大步,做强主导产业”的集约高效发展思路,对煤炭主业、生产辅助、生活后勤实行切块管理、分线运作、独立核算、实体经营,横向形成了以安全生产中心、生产辅助中心和后勤中心为主体的“三个中心”格局。具体到安全生产中心,分3步运作:第一步,将安全生产中心的从业人员控制到2000人,全员效率达到12—15吨/工;第二步,将安全生产中心的从业人员控制到1500人,全员效率达到20吨/工;第三步,将安全生产中心的从业人员控制到1000人,全员效率达到30吨/工,力争“十五”期末把王庄矿建成国内一流的高度集约化矿井。经过一年的努力,3支高效队伍全面建成,其中综采二队实际年产量达到400.1669万吨,综掘二队年实际进尺达到8018米、年折合进尺达到12507米,岩巷开拓队创造了岩巷快速掘进年折合进尺1510米的成绩。

  今年以来,3支高效队伍更是势不可挡,1—7月份,综采二队单产达251.79万吨,综掘二队单进尺达7850米,开拓队单进尺达1453米,均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在全煤行业中也名列前茅。

  如果说集约高效生产是王庄煤矿的“龙头”,那么科技进步就是舞动这个“龙头”的强大动力源。几年来,王庄煤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积极与煤科总院、中国矿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和大中专院校联合科技攻关、技术开发、技术引进、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多管齐下,先后完成了80多项科技成果,其中有30多项在省部级获奖,科技成果获奖率在全省和全煤系统持续领先,先后荣获中国煤炭“科技创新型矿井”等多项荣誉称号,特别是在超长壁工作面高产高效综采配套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达到国内国际领先水平。与此同时,王庄煤矿将这些先进的科技成果应用到生产实践中,通过对环节系统进行适应性改造,洗选系统、辅助运输系统、供电系统等系统潜力得到充分挖掘,解决了许多制约矿井集约化生产的“瓶颈”问题,集约化程度、矿井综合生产能力、防灾抗灾能力、持续盈利能力和科技贡献率有了明显提高。

  集约高效战略的实施,为王庄煤矿打造了搏击市场的利器。

  独具特色的管理艺术:创新打造坚实的发展平台

  通过几年的实践和摸索,王庄煤矿逐渐形成了4个管理体系,一是以“金字塔安全系统管理法”为主体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二是以“五步O型管理法”为主体的宏观考核管理体系;三是以“控制、改造、管理、检验、服务”和“出精品、创名牌、拓市场、增效益”为主要方针的全方位、全过程质量品牌管理体系;四是以纵向构建“三个中心”(矿利润中心、科队成本责任中心、班组成本核算中心)、横向构建三个中心(安全生产中心、生产辅助中心、后勤中心)、推行“三量承包”(一线计量单元承包、二线量化评估承包、三线承包),形成内部市场化运行机制为主要特征的经营管理体系,提高了经济运行质量,使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安全管理方面,王庄煤矿党政领导班子始终把安全管理作为煤矿的“天字号工程”和矿工“最大的福利”来抓。几年来,该矿一方面依靠科技进步狠抓技术改进、监测监控系统的完善,安技措工程的落实和质量标准化建设,另一方面狠抓职工的培训教育、安全体系的健全和运行机制的完善。形成了以自上而下逐级实行目标管理,落实安全管理责任,自下而上逐级倒挂钩连带责任考核为主体的“金字塔安全系统管理法”。

  ——在改革经营机制、实现创新管理方面,王庄煤矿紧紧抓住成本控制这个经营管理的“灵魂”,在全矿纵向构建了矿级利润中心、科队成本责任中心和班组成本核算中心“三个中心”,横向构建了安全生产中心、生产辅助中心和后勤中心“三个中心”,实行了一线计量单化承包、二线量化评估承包、三线总量控制承包“三量承包”。开源与节流并重,狠抓挖潜改造和节支降耗工作。按照分账、分开、分离“三步走”的基本思路,对主业与后勤实行了分账分立,制订了结算单价,规范了结算程序,推行了模拟市场化运营。

  ——在产品质量品牌管理方面,王庄煤矿制订了“控制、改造、管理、检验、服务”的产品质量管理十字方针,坚持从源头抓起,依靠科技进步改造各个环节系统,建立健全了全过程煤质监督保证体系,使该矿的主导产品14级混煤和11级洗精块双双被评为“山西省优质产品”,并荣获“国家出口产品质量许可证”。今年,企业被评为“全国质量服务消费者满意企业”,14级混煤和11级洗精块被评为“全国质量信得过产品”。

  ——在宏观管理方面,王庄煤矿创立并推行了“五步O型管理法”,通过“层次管理、逐级负责、量化分解、评分考核、奖惩兑现”五个步骤形成一个闭合循环管理体系,按照线——面——体逐步演变的规律,先是在全矿架设了安全、煤质、材耗、精神文明“四条高压线”,推行了“四线触电否决制”,以后又将“四条高压线”扩张为“电网”,把方方面面的工作纳入到考核体系中。进入2001年以来,又将“全方位电网否决制”演变为“螺旋递进式管理”,2002年又变“双维平面闭合式管理”为“三维立体递进式管理”,使各项工作在每一个闭合循环后都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在此基础上,今年又将质量、环境与职工安全健康三个体系合并运行,一体化考核,从而使管理渗透到了全矿的每个角落,形成了“人人被管理、事事能考核、处处有规范、时时在运行”的局面。

  励精图治的多经方略:走立足煤 延伸煤 超越煤之路

  近几年来,王庄煤矿按照“产业结构一条龙、产品结构一条链”的工作思路,制订了“一年规范管理,二年调整重组,三年整体扭亏”的“三年三步走”多经发展战略。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定不移地走发展煤、延伸煤、超越煤之路,从纯安置型、安置效益型到规模效益并重型,由“短、平、快”发展到重点骨干项目,最后整合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链条,使多种经营开始步入大规模、高档次、高质效、跨越式的发展路子。

  ——通过“调整结构、资产重组”的方式,将原华亿、华洋两公司重新组建为华亿实业有限公司,剥离了不良资产,处理了历史遗留问题,有效地放大了资产功能,促进了多种经营的良性运作。

  ——投入资金对制动器厂、铸造厂等具有竞争优势的厂点进行技改扩建,开发出了汽车配件精加工产品,并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充分利用产业优势、技术优势、资金运作优势、综合实力优势,启动对地方煤炭资源的整合,2002年先后控股经营沁源致远煤矿和郊区西白兔煤矿,一方面壮大了企业规模,培植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为多经职工开辟了新的就业渠道,同时也避免了小煤矿滥开滥采对煤炭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坚持对煤炭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该矿依靠与长钢集团等周边钢铁企业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立足自身煤炭资源优势,投资600万元新建了年产30万吨的喷粉煤厂,今年又投资新建了型煤厂,进一步丰富了产品品种,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抓住地方政府调整产业结构的契机,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在屯留县境内筹建世纪工业园区,主体工期为年产50万吨以上的焦化项目,目前正在紧张施工建设之中,2004年元月即可实现点火出焦目标,以此为主体整合成煤焦化产业链后,带动辐射性强、发展潜力大,竞争优势十分明显,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长治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由于受到资金的制约,许多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尚未能及时开发。为此,今年以来,王庄煤矿同地方政府达成了开发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协议,对该项目进行产业化经营开发,准备将其改造成富有浓郁太行风情的生态旅游景地。

  ——为了确保低成本扩张形成系列化,做到“开发一批、储备一批、调研一批”,王庄煤矿立足本地区丰富的党参等中药材资源和铝钒土资源,调研论证了上马党参规模种植和深加工、铝钒土开发等战略储备项目,时机成熟时将着手进行开发。

  ——今年以来,按照潞安矿业(集团)公司多经发展的整体思路,王庄煤矿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构建“六条产业链”的多经发展框架,即煤焦化产业链、煤化工产业链、橡胶化工产业链、建筑装潢产业链、铸造机加工产业链、房产旅游开发产业链,从目前运行态势来看,6条产业链构建工作进展良好,初见成效。

  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凝聚企业人气 铸就王庄“矿魂”

  近几年来,王庄煤矿始终坚持依法治矿、以德治矿和以人为本相结合,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建设催人奋进的精神文化、理念文化。一是对“博采众长、开拓创新”的企业精神进行了丰富和发展,提炼出了具有时代意义和企业特征的“三个一流、八大追求”企业价值新取向,即以一流的精神、做一流的工作、创一流的业绩,努力实现安全最佳、煤质最精、管理最优、消耗最低、科技最新、改革最先、效率最高、效益最大。二是形成了“铁纪律、严管理、高效率”的企业“黄金法则”以及“全公司争第一、全省争先进、全国争一流、全球争一席”的创优争先理念。三是形成了追求更高、更大、更强、更富、更美的“五更”目标和建设“大而强、富而美、集约高效、安全文明新王庄”的发展理念。

  ——建设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先后制订完善了《王庄矿行政处罚条例》、《王庄矿精神文明建设奖惩条例》、《王庄矿安全生产奖惩条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有效地规范了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为。

  ——建设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导入了CIS战略,积极构建企业文化载体。靠文化交流,王庄煤矿拉开了与长钢集团等周边企业和地方政策进行交流合作,共创发展新局面的序幕,实现了“双赢”。

  ——以争当“学习型企业、知识化员工”为目标。启动了“新世纪职工素质工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加强了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三德”建设,矿区文明程度和职工群众的文明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确立了打造企业10个形象的工作思路。使企业文化建设步入了系列化、规范化、制度化、健康发展的轨道。一是企业的经营信誉形象;二是产品质量形象;三是社会责任形象;四是为用户服务形象;五是环境文明形象;六是技术领先形象;七是战略发展形象;八是先进典型人物形象;九是企业识别系统的视觉识别形象;十是企业的高雅文化形象。

  ——大力宏扬“中国潞安”新文化。今年以来,按照集团公司的整体部署,王庄煤矿积极导入潞安新文化,按照“先试点实施,后全面推广”的原则,开展了以6S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行为文化建设,不仅使内部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精细化,而且凝聚了人心,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职工的团队意识,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几年来,王庄煤矿党政领导班子时刻把职工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在思想上把职工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是否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是否有利于职工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衡量干部业绩的“两条标准”。矿党政领导班子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为职工群众办了大大小小百余件好事、实事,为广大职工群众解除了后顾之忧。

  面向未来的宏伟蓝图:更高 更大 更强 更富 更美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王庄煤矿没有陶醉在昨日的辉煌成就中,继续勇敢地擎起了“走强势发展之路,迎接国际竞争,为中国煤炭工业争光”的大旗,从宏观上确立了“五更”目标和“六个定位”的发展思路。

  “五更”目标:

  更高——单产单进水平更高、全员效率更高、集约化程度更高。综采单产力争达到430—500万吨;综掘单进力争达到15000米以上,全员效率力争达到30吨/工以上,形成“一高一备”、“一井一面”集约高效生产格局。

  更大——矿井生产规模更大、煤炭经营总量更大、产品市场份额更大。矿井产量力争达到和保持550万吨以上,加上低成本扩张,整合地方煤炭资源,经营总量力争达到600万吨以上,产品在保持原有市场份额基础上,继续扩大销售范围,增加销售用户。

  更强——核心竞争力更强、科技创新能力更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强。通过实施集约高效生产,加强质量品牌开发,加大管理创新力度和人才开发、培养、引进力度,做强核心竞争力。通过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以及群众性技术创新,力争使一批科技成果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并在全省和煤炭行业中保持领先地位。

  更富——综合经济实力更雄厚、职工生活水平更富裕、企业文化更丰富。主业与多经力争双双达到8亿元规模,形成各占“半壁江山”的局面,利润达3亿元以上。主业职工人均年收入达3万元以上,多经职工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以潞安新文化为背景,培育具有时代特征、王庄特色的强势企业文化。

  更美——矿区生态环境更美、人文环境更美、井下作业环境更美。将矿区建设成为一个清新优雅、环境整洁的新型工业园区。实现并保持本质安全型矿井,努力实现和保持百万吨死亡率为“0”的目标。

  “六个定位”:

  科技王庄——①搞好现有设备的配套改造,全面提高矿井装备水平,实现设备的整体技术升级;②进一步提高矿井的自动化水平;③积极发展煤炭深加工,搞好型煤、煤焦化、煤电化产业产品的开发;④全面提高矿井集约化生产水平,实现“一矿一面”生产格局;⑤搞好重点项目的科技攻关和研究:一是支护技术研究,二是设备升级配套技术研究,三是安全技术研究。力争有20项科技成果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

  人文王庄——①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引深层次管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②通过传播企业文化,推行“6S”标准,规范职工行为,营造一种积极、健康、蓬勃向上的文化氛围;③积极推行物质与精神激励、荣誉与工作激励、干部挂职锻炼与竞聘选聘、交流轮岗激励等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职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全面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勤政奉公素养。

  绿色王庄——①加大矿区绿化、美化、艺术化的投入,努力实现“绿色矿区、文化矿区、艺术矿区”的目标;②进一步搞好环境保护,加大“三废一噪”的治理,努力实现自然生态环境美、人文环境美;③积极开展职工健康教育活动,全面提高个人和环境卫生质量,努力营造健康、舒适的绿色生活环境。

  网络王庄——①在井下大力推广监测监控、无线通讯、集中控制等技术,全方位完善矿井内部局域网,形成及时、灵敏、可靠、功能完备的调度信息指挥系统;②在居住区铺设宽带网,让广大职工家属通过英特网与外界沟通;③进一步完善矿区互联网建设,并全面实现矿区网络与国际互联网的接轨,从而逐步建立并形成井上井下、矿内矿外以及与国际信息高速流畅的信息网络系统,全面实现信息数据化、管理现代化、安全生产监测监控自动化的目标。

  富裕王庄——实现3个提高:①企业的盈利水平大幅度提高,2005年企业利润力争达到3亿元;②职工人均年收入大幅度提高,主业职工人均年收入力争达3万元以上,多经职工人均年收入力争达2万元以上;③职工生活环境质量、生存环境质量快速提高。

  文明王庄——①职工行为文明化、规范化;②深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职工精神生活实现品位高雅化、文明化、艺术化;③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向国家级“文明单位”迈进。

更多专题
解读龙矿崛起之谜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煤海劲旅勇创新 丹心所系创辉煌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