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发明协会副理事长明廷华近日在北京举办的“王码走向国际研讨会”上的致辞中指出,在众多的发明家与企业家当中,能兼两者为一任的人物很少,而王码技术的发明人、专利权人王永民教授正是这样的代表人物。众所周知,我国的发明家包括专利权人非常热衷于投身到发明专利的产业化实施和商业化运作中,但成功者极少,王永民当属凤毛麟角,这种现象使人深思。
人贵有自知之明,三国时代的小霸王孙策与其弟孙权所进行的比较是:两军阵前,争衡决胜,卿不如我;举贤任能,我不如卿。而在同一时代能将孙氏兄弟这样的才能集结一身的只有被称为“一代奸雄”的曹操了。
以古论今,商界与战场是隔行不隔理。发明人希望直接参与专利产业化的“通才”做法是极不现实的,客观上亦降低了专利产业化的成功率。发明创新与商业决策毕竟是根本不同的两回事。王选本人就坦言,他不是企业家而是科学家,因为他不善经商理财;并认为,这与个人的素质有关,即使是再年轻20年,自己也当不了企业家。可见,王选对自己的认识是很清醒的。
当代的发明家特别是专利权人要吸取古人的经验教训,学习王永民的精神,但不能盲目攀比王永民的成功——做发明家与企业家于一身的人物,那是规律的例外、少数的少数,发明人对此必须有着足够的清醒认识。现实地向王选看齐,意识到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为在大规律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是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标志与要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各自发挥自身之长,才是明智之举。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