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企业新闻发布汇>> 正文

安全工作调研:企业该不该强制职工定期休息?

中国企业报道  2013-03-11 17:07:38 阅读:
核心提示:今年初,川煤集团达竹煤电公司小河嘴煤矿在对近年来的安全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中发现,由于煤矿井下作业条件艰苦,生产作业环境的特殊性,职工的劳动强度和心理压力都很大,很多事故都是因为职工过度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造成体力下降和精力不集中所致。

  今年初,川煤集团达竹煤电公司小河嘴煤矿在对近年来的安全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中发现,由于煤矿井下作业条件艰苦,生产作业环境的特殊性,职工的劳动强度和心理压力都很大,很多事故都是因为职工过度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造成体力下降和精力不集中所致。

  职工的过度疲劳不仅成为了企业安全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隐患,还影响了职工健康。这引起了该矿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认为让职工得到充足的休息时间非常有必要。该矿党委与行政协商后,决定建立职工定期强制休息制度,通过让职工以轮休的方式解决职工过度疲劳的问题。

  1月2日,该矿以党政联合发文的形式,专门出台了《井下作业职工定期强制休息制度》,规定井下作业职工必须定期轮流休息,其中,井下采掘一线区队的职工每上3个班就必须休息1个班,机电、运输、通风等井下二线辅助岗位的职工每上5个班就必须休息1个班。对不愿意主动休息的职工,由区队强制安排其休息,职工休息期间矿上按每人每天30元的标准支付生活费补助。

  该矿还规定,凡区队没安排井下职工定期休息,过度疲劳作业而影响当班安全生产的,处罚责任区队的党支部书记和队长各100元;职工因过度疲劳在井下出现安全事故的,取消责任区队的党支部书记和队长的年终评先资格,并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每月底由矿党委政工部牵头,安监处、矿工会配合,对各区队职工安排休息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检查情况在全矿通报。

  谁知,制度一出台,却在矿区引起了极大的争论。有区队管理干部说:“现在煤矿招人难,留人更难,矿上应该趁着现在劳动力充足紧抓生产,鼓励职工多下井,多出产量才是,让职工强制休息没必要,纯粹多此一举。”

  还有的区队干部认为,井下工作本身就很辛苦,有些职工本来就不愿下井,现在矿上反而强制职工定期休息,会对区队生产任务完成造成影响,是得不偿失。

  不仅干部不理解,有些职工也不乐意。有职工说:“自己身体素质现在还很好,苦点累点没得啥,只要能下井多挣钱,定期休不休息无所谓。”

  有的家属也有意见,表示:“自己家庭开支大,需要丈夫在多下井赚钱,现在矿上强制丈夫定期休息,会对自己家庭的收入造成影响。”

  听到这些意见后,该矿党政通过组织编写了《职工为什么需要强制定期休息》的学习资料,从人体生理学、企业安全生产等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同时,通过月度政工例会、安全办公会、安全学习会、月度职工家属座谈会等形式向全矿职工家属进行说明。

  每月初,该矿各区队以班组为单位,排好职工定期休息轮次表,张贴在区队班前会议室,并严格按照轮次表安排职工工作和考勤。不管井下生产任务多重,压力多大,该休息的职工必须安排休息,绝不以牺牲职工的健康为代价赶产量,赶进度。

  该矿还在班前会上增加一项程序,要求每班班前会上,当班值班队长必须检查职工的精神状态,对精神状态不佳,睡眠不足、生病或者情绪不好的职工当班不予安排工作,强制性安排其休息,以此保证每班职工都能全身心投入到当班安全生产中去。

  该矿采煤二队是矿上的主采队,职工大多都是70后和80后,以前在矿上绰号“双第一”队,为啥?该队把生产任务压得紧,鼓励职工多上班,职工也舍得拼命连轴干,很多职工连续上七八个班不休息,大打疲劳战术,这就造成了:该队原煤产量每月是全矿第一,但职工受伤率也是全矿第一。矿上刚开始推行职工定期强制休息制度时,该队党政领导意见很大,不愿意推行。

  但矿上在该队强制推行2个多月以来,该队职工得到了良好的休息,全队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原煤产量不仅没受影响,相比于去年同期反而上升了5%,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队职工受伤率直线下降,截止3月8日,全队只有1人次受轻微伤,一举摘掉了受伤率全矿第一的帽子。

  这下,该队党政领导对定期强制休息制度不再是怀疑,该队队长胡荣刚心悦诚服地说:“这下可好了,不仅甩掉了职工受伤率全矿第一的‘帽子’,原煤产量还反而上升了,矿上搞的这个职工定期强制休息制度算是搞对头了!”

  很快,全矿职工由不接受变成了接受,怀疑变成了肯定,并积极拥护这项制度。有了定期休息制度,区队班组在安排安全生产任务时更加有序,按部就班,职工也是该上班时精神饱满,该休息时放松身心休息,再也不担心区队安排临时性的任务打乱自己的休息计划。

  职工有了更多的休息时间,得以从繁重的安全生产任务中解脱出来,认真安排好家庭和生活上的事情,有了充足的时间陪陪孩子和家人,融洽了家庭关系,家属对矿上的工作也是更加支持了。

  有家属说:“矿上搞这个定期休息制度确实不错。以前,老公下班后总是喊累,话都不想和家里人多说;定期休息以后,老公不仅工资没少挣,休息时间更多了,脸上也看不到了‘熊猫眼’。这样下井上班,我们家属更放心了。“

  该制度执行以来,由于极大保证了井下作业职工的休息时间,职工上、下班路上没精神,坐在井下人车上鼾声大作,生产现场打瞌睡的现象消失了。由于职工有了充沛的体力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每班都是精神饱满,生产积极性很高,全矿安全生产任务实现了开门红。

  今年1到2月,该矿生产原煤7.2万吨,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原煤生产任务,职工月人均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6.5%;全矿安全上杜绝了轻伤及以上事故发生,到3月8日,该矿已实现安全生产2119天,实现了生产效益和安全效益的双丰收。

  面对这些可喜变化,该矿掘进二队队长徐凤远打心眼里高兴。他说:“通过实行井下职工定期强制休息制度,有效消除了职工疲劳过度的安全隐患,确保了职工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如今,队上职工受伤现象基本没有了,安全更有保障了,不仅生产组织的均衡性得到了增强,现场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该矿除了关注职工的休息问题,就连职工在井下吃饭吃得好不好,能不能及时吃上热饭菜这类旁枝末节的小事也关注到。近段时间,该矿考虑到井下作业职工自带饭菜不方便的问题,给全矿职工统一发放了保温饭桶和保温水壶,修改完善了《井下职工班中餐配送管理办法》,规定井下职工单班作业时间超过4小时的,区队必须派人送班中餐,配送标准为每人每餐10元,班中餐费用从矿安全费用中提取,让井下职工吃好,吃饱,让胃病等疾病远离井下职工,确保职工有充沛的体力和精神完成当班生产。

  小河嘴煤矿人性化的管理温暖了职工的心,在当前煤矿难找工、难留人的背景下,该矿却不愁招工留人的问题,很多职工把自己的亲人、老乡和熟人介绍到矿上工作。目前,该矿采掘一线劳动力充足,职工队伍稳定,矿区环境优美,是川东北地区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有煤矿,被誉为达州市煤炭工业的“窗口”煤矿,企业连续获得了国家及质量标准化矿井、全国文明煤矿、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这3项殊荣。(杨涛)

更多专题
解读龙矿崛起之谜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煤海劲旅勇创新 丹心所系创辉煌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