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由原淮北矿务局于1998年整体改制而成。目前拥有资产总额100.7亿元,所属各矿、厂、子公司等二级单位35个,职工8万多人。1958年始建以来,经过40多年的发展,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生产经营稳步发展,目前已成为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综合发展的特大型煤炭企业和国家512户重点企业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及主要精煤出口基地。
发挥区位、资源优势 加快发展步伐
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处华东腹地,位于安徽省北部,与江苏、河南两省交界,北靠陇海线、东临京沪线、西有京九线,青(龙山)阜(阳)、符(离集)夹(河寨)线贯穿矿区。拥有287.41公里的自营铁路线连接各矿、厂,公路四通八达,水路与洪泽湖、淮河、大运河、长江相接。全矿区包括濉肖、宿县、临涣、涡阳4个煤田,总面积9600平方公里,煤炭资源储量约67亿吨。煤种齐全,有焦煤、1/3焦煤、气煤、肥煤、瘦煤、贫煤、无烟煤、天然焦八大主要煤种。其中焦煤、肥煤、瘦煤为国家稀少短缺煤种,储量占矿区总储量的85.75%。另富存4.8亿吨优质高岭土、1.5亿吨天然焦和3200亿立方米煤层气等矿产资源。集团公司现有生产矿井13对,年产原煤2000万吨,在建矿井2对,洗选厂6座,年产冶炼精煤500万吨以上,另有动力煤洗选厂。产品供应冶金、焦化、气化、电力、建材等工业企业及民用,并对外出口日本和我国香港地区。
近年来,集团公司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按照“以煤为主、综合开发、多种经营”的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步伐。2002年,集团公司生产原煤2000多万吨,实现利税5亿多元。集团公司在大力发展煤炭主业的同时,积极加快多种经营发展步伐。目前,电力、煤层气开发、建筑、建材、化工、机械、医药、轻工、农林养殖等第一、二产业和运输、仓储、物业、商贸、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有了一定的规模,在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不少产品销往国际市场。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形象“AAA”级企业、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双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全国普法先进单位、煤炭工业先进单位、煤炭质量信得过单位等,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煤炭行业管理金石奖。
深化企业改革 转换经营机制
近年来,集团公司不断深化企业改革,积极转换经营机制,进一步规范母子公司运作。目前,集团公司与煤业公司、多经总公司、物业总公司、直属分公司基本形成了“1+4”的经营管理体制。在此基础上,集团公司调整公司机关机构的设置,明确了集团公司和煤业公司机关职能;积极推进主辅分离,界定了煤业公司所属各单位后勤服务系统的人员和资产,分开核算,模拟市场运行;加强对多经总公司和对非煤子公司的经营考核,完善内部市场体系,促进了非煤产业面向市场、加快发展的步伐。
以全面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把三项制度改革引向深入。为了改变原先岗位技能工资固定部分过大、不能充分体现岗位价值、工资分配的“杠杆”和导向激励作用不明显的状况,2002年,集团公司进行了较为彻底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其核心内容是“效益决定分配、能力决定岗位、奉献决定收入”。突出岗位价值,坚持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工资标准与单位效益挂钩,个人收入与贡献挂钩,收入向脏、累、苦、险岗位倾斜,向责任大、风险大的重点岗位、关键岗位倾斜,向技术管理岗位倾斜。工资制度改革经过各单位认真细致的定编、定岗、定员、定责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通过竞争上岗,企业用工下降到8万多人,内部待岗人员近8000人,形成了优胜劣汰的内部竞争机制,进一步推动了干部人事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化。
积极推行资产重组和产权制度改革。加快煤业公司股改上市步伐。目前,煤业公司以招标形式选择了主承销商,上市工作积极推进。中小经济实体改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对公司所属的两个药厂进行合并重组,组建股份制力源电力公司。积极稳妥地实施资源枯竭矿井关闭破产工作,在稳妥进行相城矿破产关闭之后,再对另两对资源枯竭矿井——张庄、沈庄矿进行关闭,目前,已进入资产清算阶段。
加强经营管理 努力提升管理水平
加强成本管理,努力挖潜增效。集团公司从基础管理工作入手,从严从细考核、控制。一方面,从成本构成的各个项目上严格指标考核,发挥各个矿厂作为成本中心的作用,加强可变成本管理,认真查找成本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堵塞跑、冒、滴、漏;另一方面,注重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积极运用先进管理方法,开辟降低成本的新途径。对重大项目全面实行招投标管理。为此,集团公司成立招标中心,对公司招标工作统一管理,负责招标的指导、组织、监督、协调和服务工作。近年来,集团公司除工程项目实行招投标管理外,大型设备、大宗材料也一律实行招标或邀标采购,采购成本得到较好控制。物资供应公司完善物资配送制,有效地降低了储备资金占用。
加强营销管理,努力开拓市场。近年来,集团公司以保证直供户为重点,加强与港口、铁路部门的联系,做好对各矿厂的生产指导,确保供货主渠道的畅通。进一步完善集中统一的煤炭销售体制,加强地销管理,确保了煤炭销售工作的正常开展。根据煤炭市场形势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煤炭销售价格,努力实现提价增收。同时,加大清欠力度,降低应收煤款。
加强财务和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集团公司严格收支两条线,做到应收尽收。在资金支出上坚持量入为出,优化支出结构,突出重点,把有限的资金优先投放在加快发展上,投放在安全生产以及效益好、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建设上,较好地满足了生产经营、安全投入、新井和重点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加速资金周转,提高使用效率,内部单位经济往来引入市场机制,做到结算及时、资金到位。大力提倡艰苦奋斗和勤俭办企业的精神,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各种非生产经营性支出得到进一步压缩。
强化安全管理 夯实安全基础
近年来,集团公司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方针,把安全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作为“天”字号工程常抓不懈。集团公司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各项规定,层层落实安全管理各项规定。为此,集团公司在认真贯彻国家、上级主管部门有关安全生产法规、规定和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健全各系统、各岗位和各工种安全规章制度,建立制度体系,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纠。注重安全投入,近年来,集团公司先后投入数千万元,对井下生产设备设施进行更新改造,上马了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积极推广综采轻放等新技术、新工艺,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集团公司安全培训中心和各矿、厂、处安全培训部门采取成建制培训,特殊工种、特殊岗位强制培训以及其他各种培训等多种形式,有效地提高了职工安全素质。
在抓安全生产工作中,集团公司始终把“一通三防”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严格执行“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12字方针,狠抓瓦斯治理、监测监控和优化简化通风系统等基础保障工作。针对部分超级瓦斯矿井,集团公司重点抓加大瓦斯抽排力度,落实“四位一体”防突措施,改进瓦斯抽放工艺,实行综合治理。芦岭矿“5·13”事故之后,集团公司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对安全生产实施全面整治,排查安全隐患,落实整改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努力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积蓄企业发展后劲
近年来,集团公司加快新井和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努力积蓄发展后劲。年生产能力300万吨的许疃矿井建设进展顺利,预计2004年上半年正式投产。另一大型矿井——涡北矿井已开工建设。2002年以来,集团公司相继建成华蟾素大输液生产线,并通过国家GMP认证,叶集人造板厂、芦岭粉灰砖厂、朱仙庄矸石砖厂,开工了2000吨水泥热料生产线、1万吨高岭土超细粉生产线、杨庄矸石电厂等。此外,还招商引资3000多万元建设华润高档墙地板砖厂、液晶显示器等合资合作项目。这些重点项目的上马开工,为做强做大企业积蓄了能量和后劲。
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抓好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目前,集团公司已建成了综合宽带信息平台、综合视频系统和内部用户网站及电子邮件系统,启动了安全监测、生产调度和视频指挥系统,并拓展办公自动化、企业门户网站等管理信息流的应用范围。加快财务、供应、销售等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以实现企业信息流、资金流和物资流的三统一。开展信息应用培训工作,为管理信息化培养专业人才,提高职工的信息意识和应用能力。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