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

中国企业报道  2013-03-11 14:18:58 阅读:

  过去20多年,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很快,年造船产量由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50万载重吨增长到2002年末的460万载重吨,连续8年居世界造船产量第三位。提到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我们有一条深刻体会,就是坚持造出口船,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竞争中发展壮大,坚持走“出口—引进—提高—再出口”的道路。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过程中,我们并非一帆风顺:遭遇过国际船舶市场持续萧条,碰到过亚洲金融危机、“9·11事件”带来的严重冲击,还曾因造船拖期被船东巨额罚款,但这些都没有动摇我们的决心。现在回过头来看,如果不坚持参与国际竞争,我国船舶工业就无法取得今天的成就,不可能与日本、韩国等造船大国在国际市场上比高低。

  我国重大装备工业自主研发水平不高、成套能力弱,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少,这是大家都看到的普遍现象。要解决这一问题,重要的是“两条腿”走路,既要坚持自主研制,创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同时也要始终跟踪世界先进技术,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引进—再消化—再吸收”。对一些重大关键设备的瓶颈项目,无论如何也要搞上去。如低速船用柴油机的曲轴,国内无法生产,一直依赖进口,经常受国外供货不及时、大幅度提价的困扰。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和上海市有关部门等联合攻关,即将于2004年生产出第一根国产船用低速机曲轴,从根本上解决“船等机、机等轴”的问题。

  自主研制很重要,但要解决起来非一日之功,想全面开花也不现实。现阶段,我们仍然需要引进很多船舶配套产品,通过消化和吸收,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从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工业化进程看,必要的“拿来主义”是不可缺少的。当然,随着我国加入WTO,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一些国外设备制造商到国内直接设厂的“门槛”没有了。引进技术的路子该怎么走?就船舶工业而言,随着我国造船总量迅速提高,造船市场越来越大,对国外船用设备制造商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

  还有一点,在引进技术的同时,必须认真学习和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国外造船技术发展很快,管理技术和水平的提高也很快,特别是进入信息时代,先进信息技术的运用对造船管理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有的国外企业的硬件设备条件还不如我们的企业,但生产效率比我们要高很多,这里面先进的管理起着关键作用,在这一点上,我们有很强的危机感,正在下大力气解决。否则,我国船舶工业中劳动力成本低这一最重要的比较优势就会被管理的低效率抵消。

更多专题
解读龙矿崛起之谜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煤海劲旅勇创新 丹心所系创辉煌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