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全球视野>> 正文

让灵魂站起来

中国企业报道  2013-03-11 14:07:21 阅读:

  目之所及塔吊林立,讲中国像个大工地,恐怕无人置疑。据说全国每年的开复工面积相当于每年建设一个澳大利亚。建筑成了城市化的标志。即使是这样,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还不足世界的平均数,甚至不及美、日城市化的一半。不到40%的城市化水平与综合国力世界排名第五的地位出现了巨大的反差。于是有人感叹,不要让中国城市化进程影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筑作为城市化的符号,恐怕还有几十年的书写空间。

  于是,业主们为使价值最大化,便需要用更具有冲击力的建筑以获得市场的青睐。他们的眼光便转向了更具个性色彩的国外建筑师,转向了能为营销带来故事的境外建筑师。有些项目也确实带来了他们预期的效果。一时间,国际竞标成为时髦,国际大师引领时尚。

  于是,对其指责、评点、议论也随之而起,讲盲目崇洋者有之,讲拱手试验者有之,讲贪恋虚名者有之,讲胸无点墨者有之……好像批评多于表扬,否定多于肯定,悲哀多于兴奋,郁闷多于高兴。“沦为画图工具”的牢骚常挂口头,“狼来了”的惊叹屡见报端。

  于是,一方面海外建筑师、境外建筑师、有国外教育及工作背景的建筑师活跃在业主的咖啡桌前,流连于项目的模型旁;而另一方面,专业报刊讲的却大多是国内同行辛酸的牢骚。一方面业主在理性地衡量国外建筑师的水准,以应对市场对好作品的期待;一方面,国内建筑师却在一次次的国际竞标中败北。

  其实,事情没那么复杂。市场检验并决定一切。讲句书面语言,叫事物的发展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立秋了,天气变凉了,晚上关上空调和电扇,加件衣服,如此而已。人们听不到夏暑归去的牢骚,听到的却是秋风宜人的赞叹。夏天不好吗?不,夏天有一百个一千个好,但谁都知道这是自然规律,人类做的只能是适应。面对自然的变化,人们能做的正确反应,只能是适应。这种反应是最原始的、最本质的、最简单的,没有添加情感的、道德的因素,所以,又是最客观的、最正确的。而面对市场的变化,人们为什么要牢骚满腹呢?牢骚是成年人在撒娇,不要埋怨什么,适应就好。

  天凉了,孩子要上学了,自己起床,自己吃饭,自己背起书包,自己坐在课堂……都要自己去干。因为天下父母都知道,孩子大了,要独自撑一把雨伞走自己人生的崎岖路。溺爱是对孩子的扼杀。我们早已不是孩子,可能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但为什么要耽于幻想让别人喂自己吃饭呢?难道饭锅里的饭就是你的吗?你又能吃得了吗?市场不相信眼泪,同样,也不理睬抱怨。

  我不赞成对国外建筑师的迷恋,也不赞成对他们的指责,总之,不赞成一切只有两极的评论。建筑需承载时代的精神,诠释生活的底蕴,但它首先承载的是业主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它要留住梦想,保持精彩。它对建筑师的选择也只有适合,因为它想追求比生命更加久远的东西。君不见黄河入海,水依然是那么湛蓝澄净,这不是缘于黄河水清,而是由于海之广阔。

  事件本身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主要是心理感受决定。谁的牢骚多,毛病一定在谁的一方。设计的好吗?冷暖自知,仁智各见。我的同仁也是建筑师,通过多年的合作,我感到更多的是注重理性的认知。

  好像列宁在《哲学笔记》中讲过一句话:伟大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们跪着。

  说给谁听的?业主?建筑师抑或自己?鬼知道!

更多专题
解读龙矿崛起之谜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煤海劲旅勇创新 丹心所系创辉煌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