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明确提出了两个重要目标:一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二是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这是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提出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的发展目标,充分体现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企业是节能主体,工业企业是耗能大户。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行动。企业作为重要的经济组织,在节能工作中应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为此,本报从今天起开辟“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企业”专栏,介绍企业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的先进经验,共同推动节约型企业的建设。
“中国石化既是能源生产的大户,又是能源消耗的大户。”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副董事长王基铭说,“多年来,我们把节约能源作为企业降本增效、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到了优先的位置。”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明智的战略。
多重效应
中国石化的节能降耗战略源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观。
“作为对社会负责任的公司,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在努力实现公司利润最大化和股东回报最大化的同时,还要尽其所能为社会多做贡献,实现可持续发展。”王基铭说。
作为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英文简称WBCSD)在中国的惟一成员单位,中国石化与WBCSD一起创议在中国成立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中国BCSD)。2004年1月16日,中国企业联合会可持续发展工商委员会(英文简称CBCSD)正式成立。
王基铭认为,坚持可持续发展,必然会促进企业长期繁荣与发展,提升企业形象。
循着这种思路,中国石化通过积极组织清洁生产、发展节能技术、开发新型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提供了环境友好产品,并在生产总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做到了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持续减少。
统计数据表明,与1998年相比,油田2005年的原油生产用电下降33度/吨,原油加工综合能耗下降20千克标油/吨,乙烯综合能耗下降92千克标油/吨,工业用新鲜水减少26%,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减少了25.5%,万元产值能耗下降1.07吨标准煤,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2325万吨。
据王基铭介绍,中国石化在努力促进经济、环境和社会共同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与社区、公众关系的日益融洽,企业商誉也日益提高。
“节约能源的潜力是很大的,意义也是非常重大的。”王基铭说。
节能细节
中国石化的节能降耗行动可以追溯到更远的过去。
早在1999年,中国石化高桥石化炼油事业部就曾号召转变观念,加大节水工作力度,并于2000年提出了“以奖励为主的鼓励政策”。从2000年到2004年,高桥石化共发放了65万元奖金,用水量也从1999年的7063.78万吨下降到2004年的2751.17万吨。
燕山石化共有西区和东区两套污水回用装置。其中西区污水回用装置投资1700万元,2004年共向炼油厂和橡胶事业部输送再生水约266万立方米,相当于节约新鲜水266万立方米,减少工业污水295万吨,取得了明显的节水减排效果,实现了节约与环保的“双赢”。
王基铭系统地总结了中国石化的节能降耗经验:
——积极实施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促使装置规模大型化、集约化,主要包括对炼油企业和化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并实施煤代油、焦代油等措施,改善运输结构,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
——坚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对生产装置和公用系统进行节能改造,降低油田采油、注水、集输、电网等系统损耗,减少油气勘探开发和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并在炼油化工企业和销售企业中努力降低油品的损害和能耗;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把节约能源和加强企业“三基”工作、推进油藏经营管理和装置达标等方面结合起来,并完善社区服务管理收费办法,不断提高节能水平。
王基铭进一步建议企业从增强节约意识、加快结构调整、依靠科技进步、加强节能管理、完善市场机制5个方面着手降低能源消耗。
“加快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能源和资源的综合利用,一方面要通过技术改造实现规模化、节约化生产;另一方面下决心大力约束高耗能的产业,坚决淘汰低效能的设备和产品,不断改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降低能源消耗水平。”
在完善市场机制方面,王基铭呼吁加快制定节约能源的政策措施,完善能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及时传递市场价格信号,运用经济杠杆和市场化机制促进能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
精卫填海、愚公移山,昔日的神话故事如今已在厦门湾南岸演绎为现代传奇。厦门湾南岸的土地上,过去曾是一片...
企业是节能主体,工业企业是耗能大户。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行动。企业作为重要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