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海信集团的发展战略第一条就是“改善人才结构”。这是继近年提出“加强人才培养”之后,海信第二次把人才问题作为集团经营方针的首条提出。
海信集团总裁于淑珉不无忧虑地表示:人才问题已经成为海信产业升级、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
对于人才缺乏的原因,于淑珉表示:“多年来,由于企业发展较快,更由于我们各级经营者缺乏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意识,作为直线经理发现、培养人才的意识不够,导致人才储备和培养明显不足,各类人才捉襟见肘、青黄不接。”
海信集团新任人力资源部部长王志辉表示,“不是总数的匮乏,而是适合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核心人才不足。”据了解,2007年海信集团社会招聘引进人才共352名,其中,中高端人才占比偏低,中层、副主任设计师以及经营层人才共引进48人,仅占13.64%。
海信集团一名高管指出,社会招聘的不尽人意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有薪酬方面的原因,企业舍不得在高端人才上投入;也有机制上的原因,比如海信地产和海信科龙明显感受到目前的激励机制对“留人”和引进人才工作的羁绊,对激励机制的改革和中长期激励的强化尤为迫切。人力资源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在激励机制、绩效体系、企业文化建设等工作都跟上的前提下,人才引进工作才会有更大的突破。
据了解,海信集团将利用海信学院培训中高层管理人员,选拔优秀的技术、业务骨干外送培训,包括送国外大学和知名跨国公司培养锻炼;强化职业生涯规划、轮岗锻炼和“一帮一”的导师制;还将抓好各直属公司的中长期激励机制的推行。
海信集团人力资源部表示,2008年度,集团将全面推行任职资格管理工作,3月份将在全集团内全面开展任职资格考试,以实现各序列员工队伍真正意义上的规范化、专业化和职业化。
海信集团还将人才引进与管理人员业绩挂钩,经营班子人均每年引进中、高级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不少于2人。
海信科龙人力资源部还与多家猎头招聘、招聘网站签订合作协议,并建立起内部培训师队伍和初、中、高及经营级管理人才培养机制。
不少国内矿业公司及专家学者指出,金矿是特殊的矿产资源,在国际金融动荡的背景下,应严格限制外资矿业公司...
坚持以人为本、自主创新,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推进和谐企业建设,在本行业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