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名品牌是靠优秀的企业经营者、创业家创建出来的。没有创业者就不会出现知名品牌。要大力提倡创建名牌,首先要保护我国的创业企业家,他们是企业界的精英,经济发展的脊梁。
近些年来,我国对品牌的重要性已提上议事日程。1996年国务院颁发了《质量振兴纲要》,明确提出国家要制定名牌发展战略,鼓励企业创造名牌产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下,任何国家都面临着来自世界各国、各地的竞争。但诚如哈佛大学研究竞争战略的权威学者米歇尔·波特教授所说:“竞争实际上不是在国家与国家之间,而是在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的。”事实证明,我们还不曾看到过哪个不拥有强大的企业和响亮的品牌而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现在国际市场上,哪些是人所共知的美国名牌,哪些是日本名牌,哪些是德国、法国等的名牌,都比较清楚。可是国际上广为人知的中国名牌有些什么,却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另外,就产业而言,我们有哪些产业在全球首屈一指,或在什么领域在全球经济中能占主导地位,独占鳌头呢?要是我们的企业无法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我们的品牌不具有全球范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那么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就难以出类拔萃了。
因此,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确实反映了国际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和振兴中华的现实需要,具有长远战略意义。
为此,我们需要对广大企业加大宣传力度,提倡、鼓励创建名牌产品,提高他们的名牌意识,使更多人认识到知名品牌在今后国内国际激烈竞争中的作用和意义。而另一方面更需要在政策上加以有力引导和扶持。这几年名推委每年评出若干中国名牌已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如果仅仅依靠发布评估结果,或给予免检优惠是远远不够的。没有政府政策上的有力支持,已评上的名牌也可能会自生自灭。现在我们在把中国名牌进一步推向世界名牌时,政策的大力扶持尤为关键。这包括提高研究开发费用的投入,人力资源的加强与优化,特别是企业领导层的自主经营和稳定。
其实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有了为数不少的一批名牌产品。它们虽然还没有在国际上具有全球叫响的知名度,但在国内已为人们所普遍熟知。这些品牌的产生决不是偶然的,更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企业的领导人,更多是其创业者花了整整一二十年的辛勤努力和精心培育的结果。这确实来之不易。这从张瑞敏对海尔、冯根生对青春宝、宗庆后对娃哈哈、李经纬对健力宝等都已一再证明了这一点。
应该说,没有出色的企业家,就不会有知名的品牌,要培育知名的品牌,首先需要爱护和保护能培育出名牌产品的企业家和他们的团队。
要培育出一个知名品牌,需要花上多少扎扎实实的功夫和心血,然而要毁掉一个品牌,却往往会出于一些不经意的误导。例如在改制过程中使原经营者离去而使名牌夭折。
这类事例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生,而且决非绝无仅有。健力宝这个国内知名的饮料业品牌,在国有企业的创业家李经纬执掌17年多之后,却以“改制”而被一位两手空空的资本玩家张海收购,后又几经周折引发一场风波,使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健力宝品牌遭受了重大损失。
这里有必要对国有资产的内涵作一分析。似乎不言而喻,既然是资产,这当然是指其物质财产,包括其厂房、设备、资金等等。规定要求通过中介组织评估也主要是评估这些有形资产的价值。但是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要培育和创建一个知名品牌,关键不是其有形资产,起决定作用的是企业经营者运筹帷幄,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审时度势、披荆斩棘的大智大勇才干。这是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也是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基础。
一个创业企业家兢兢业业把一个企业从小到大做强做大,创建出知名品牌谈何容易!在转制中管理层更迭,新的管理层不善经营,原创业者离去,这种企业优秀经营者的流失远比物质财富的流失损失要大得多!
现实和历史经验都告诉我们,要真正搞好一个企业根本问题还是要以人为本,特别取决于要有一位有胆有识的创业企业家。无数事例都证明他们是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经济惊涛骇浪中经过千锤百炼脱颖而出的优秀人才,这正如古人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而灵”。这是我们发展经济、振兴中华最为宝贵的财富。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我们已把重视名牌、创建名牌提上了日程。但追本溯源,知名的品牌是靠优秀的企业经营者、创业家创建出来的。没有创业者就不会出现知名品牌。要大力提倡创建名牌,首先要重视、要保护我国的创业企业家,他们是我国企业界的精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脊梁。在国有资产改制中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首先要着眼于防止我国多年来自己培养的一大批忠心耿耿、一心为党而拼搏终生的优秀企业家的流失。应给予他们鼓励、扶持,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