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很多人都在为百度成功海外上市而欢呼和羡慕的时候,一种对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质疑之声也此起彼伏。著名证券投资分析家孙成钢撰文指出,中国企业频频在海外上市暴露的问题恰恰反衬出国内资本市场的冷清。
他指出,中国网络类企业已经上市的有18家,除了慧聪和腾讯是在香港上市之外,其余16家全都是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在中国内地上市的竟然一家都没有。
而另一个事实是,除了这些高科技企业,去海外上市的还有诸多大型国有企业,如中石化、中航油等等,如今四大银行的海外上市计划也在酝酿之中。有专家预测,未来10年将有1000家各种所有制的中国企业准备赴美上市融资。这其中,相当大一部分都是质地相当优良的大盘蓝筹股。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造成的一个典型问题是,在中国市场上赚中国人的钱,然后通过海外上市,却把赚来的利润分给海外投资者,而中国投资者却望洋兴叹。
针对中国企业纷纷海外上市,深交所总经理张育军曾经指出,上市资源的竞争是国家竞争当中的一个重要手段,本国的监管机构、市场、交易所都有保护国内上市资源不流失的义务。
事实上,海外上市的弊端已经成了业界的普遍共识,它所造成的一个显而易见的负面影响就是,许多国内优秀企业纷纷赴海外上市,导致国内投资者无缘但国外投资者却能够低成本地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
而对于那些在海外上市的大型垄断国企而言,另一个应该被广泛认识到的问题是,海外上市意味着它们将在国内市场对中国消费者产生的垄断价值转移到海外,而国内投资者却无缘分享。
支持海外上市的一个理由是,可以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因为到海外上市需要遵守海外游戏规则,接受来自市场的压力和一些透明度要求。同时国外投资者也会给企业的管理带来很大约束,从而促进管理的规范化。
但是,这种思路的错误在于将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推动力量交给海外资本市场这种外部力量,而事实上,中国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本应该靠企业自己的努力来推动的,不能指望海外的资本市场来促进和推动。
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主任胡汝银指出,中国企业的海外上市应该控制在一定比例,超过这个比例,会造成很大风险,大量优质企业境外上市,将导致境内市场的空心化、边缘化。历史和经验证明,任何一个国家不能依靠企业的海外股权融资来发展壮大。
他认为,一国经济的发展更应注重内循环,在实体经济领域,我们反复强调要通过扩大内需来促进经济发展,但在建设资本市场的问题上,却未充分意识到把自己的市场做大做强的战略意义。
于是问题又绕了回来,弊多利少的海外上市之所以大行其道,根本的原因在于国内资本市场已经对本国企业失去了吸引力。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需要对国内资本市场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企业纷纷谋求海外上市的热潮恰恰是为中国资本市场敲响的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