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中央企业对高风险投资业务既不能盲目参与、投机炒作,又不能敬而远之、退避三舍。对于央企投资包括股指期权在内的金融衍生品,这是监管层首次公开表明态度:应理性面对、规范运作,而非“因噎废食”。
李荣融是在此间举行的“企业高风险投资业务监管国际研讨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的。一位央企期货交易负责人用“中航油事件的尾声”来定位这一为期3天的研讨会。
近年,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因违规越权从事投机性石油期权交易,造成5.5亿美元亏损。自此,“清理业务”成为国有企业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上的主要基调,加上市场低迷等因素,一些中央企业的期货交易量减少了一半左右。
“我们应当审慎运用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和对冲风险,”李荣融强调,“对于一个国际化的企业来说,不会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和对冲风险,就无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此间专家分析认为,国资委此举是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办事,有助于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回归到正常的角色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