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万别给我戴二次创业的‘高帽’,经营企业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进化过程,很难区分什么是一次创业什么是二次创业。”5月24日,在曲美家具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公司总裁赵瑞海拒绝了外界给曲美家具下的“二次创业”的定义。
而就在此前,曲美家具刚刚更换了企业标识,其精心打造的北京中心店也首次增加了家居概念。此举曾一度被外界冠以战略转型、二次创业的光环。
据记者了解,不单曲美家具一家,与几年前动辄高调宣传、搞些时尚概念的做法截然相反的是,低调、务实已成为更多成熟民营企业的共同特征。
“我每天都在创业”
20年前,一个一门心思养家糊口的高中毕业生怀揣着4000元钱注册了北京建华工贸公司,这就是日后发展成为中国家具行业标板企业的曲美家具的前身。创业初期,赵瑞海看准了沙发生意。尽管不知道什么叫品牌,也没学过营销知识,但市场大课堂还是让这个“初生牛犊”以卖白菜的方式淘到了第一桶金。
20年后,赵瑞海考虑的问题已经是如何突破北欧家具的风格,让产品涵盖的内容更丰富。为了让企业更开放,他动了调整企业标识的念头。
20年的商海经历让赵瑞海不再知道什么叫停歇。“我觉得我天天在创业,从没有创业完成的感觉。”
1995年,赵瑞海大胆引进高温胶合技术,成功推出弯曲木家具,成为中国弯曲木产品第一人;就在弯曲木家具在市场上引起轰动,众多厂家纷纷模仿跟进之时,赵瑞海又在家具行业开创性地引入特许连锁经营模式,实施规范、统一管理;1999年,曲美家具独家买断丹麦设计师汉斯,成为中国第一个引进洋设计师的中国家具厂;2003年8月,曲美家具宣布,将着力经营国内设计师,避开国际专利纠纷。
变化的只是思维方式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积累的时候,赵瑞海隐隐感到有个台阶总是迈不上去。
一个极端的例子让他每每提及。几年前,公司一位优秀的中层干部往外地发了一批货,代理商接货的时候发现缺一个餐桌腿,这位干部能够马上告诉对方餐桌腿在汽车的右角上。这是当年曲美家具的优秀员工,有凝聚力、有工作热情、业务熟是赵瑞海考量干部的“三板斧”。
然而时过境迁,当企业的生产规模急剧壮大后,管理方式、思维方式一下子改变了。赵瑞海觉得,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需要整个系统化的转变,这是工作形式和整个企业要求的,如果不到临界点不会感受到二次创业的压力。
低调务实的民企作风
当前,我国很多民营企业中还流传着“二次创业”的口号。企业创始人希望在市场环境强于自己创业之初的条件下,能够率领旧部在大好形势中创造更大的价值,实现企业价值以及自身价值的大幅提升。但事与愿违,提出这样口号的企业最后大多不了了之。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大批经过市场洗礼的成熟的民营企业早已不屑于依靠类似“二次创业”的噱头吸引外界目光,低调潜行才是它们做事的准则。
“很多企业什么都不说,一搞三五年就是全国第一。”宁波前市委书记黄兴国曾这样形容当地的民营企业家:“不事张扬、埋头苦干、善于学习。”
专家认为,实践证明,那些喜欢高谈阔论、指点江山、张扬激进的民营企业家,多少都会成为不合时令节拍的牺牲者。而相反,倒是那些低调务实者才能将企业经营得更持久、更有活力。更多的民营企业家必须调整心态,少些急功近利,多些默默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