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破解电信寡头的合谋谜局

企业报道  2014-12-19 11:14:44 阅读:

  近年,北京、福建两位法律学者联名向信息产业部致函,对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达成互不竞争协议、形成南北寡头分治局面的行为进行抨击。他们呼吁,信息产业部应该对“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进行查处。

  此前,世界银行发布了一份名为《中国的信息革命:推动经济和社会转型》的报告,报告披露:目前发达国家互联网使用价格不到其收入水平的1%,而中国的比重超过10%,是发达国家的10倍,也高于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约8%的平均水平。一石击起千层浪,这个报告再一次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等电信巨头推到了风口浪尖。再联想起电信、网通的这份“相互停止在非主导区域发展新用户”的合作协议,电信业寡头垄断、协议分割市场的恶名则再一次遭到公众诟病。

  传统的网络产业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性质,可是,随着新技术的变革和新市场的涌现,通信成本大幅下跌,电信产业的竞争特性不断凸显。为了顺应这种趋势,中央政府对电信产业进行了一系列的重组,目的是扩大竞争。然而,我国历史上的数次电信重组却只是玩玩数据,国有独资的企业产权结构一点儿没有改变。很难相信,只有一个投资主体的电信市场会形成有效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分拆行为难免顾虑重重。2001年,中国电信拆分成新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但这种纵向分割使得两者在业务上并没有实质进入,本质上还是各自垄断。

  可以说,在固网市场,电信产业的一次次重组、拆分并没有增加同业竞争主体。不仅如此,市场的准入制度也没有根本的变化。一个南北分治的双寡市场原型,集中度是如此之高,成本对称,相互信息又那么透明,要达成一个“合谋”的协议,这几乎是轻而易举的事。尽管中央不断鼓励两大集团在对方主导区域内自由竞争,但“河蚌相争,渔翁得利”,眼见移动通讯拣了个大便宜,于是,他们就开始学乖了,“合作”又显得那样的“顺水推舟”。在这场合谋中,那些头顶国字号的通信企业各个取得了历史性的“双赢”,惟独消费者的选择权再一次被盘剥。

更多专题
出奇制胜的企业家

他总是说,一个优秀的企业家首先应该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说,任何一个企业都是由小到大。企业越大,企...

变革才能自新

从过去的几十个、几百个品种,到现在的6万个品种;从年产出仅有二三十万元,到2007年成长为一个销售收入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