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说我玩“财技”。我不太明白“财技”是什么,如果把玩刀的叫有“刀技”,玩杂耍的叫“杂技”,玩钱的叫“财技”,那我没有什么“财技”,我的“财技”为零,说我有“财技”是高抬我了。因为我不懂玩钱,不会玩钱。
我也看到有的媒体把我收购科龙、吉诺尔等并购活动称为“财技”“玩钱”,其实不能这么说。因为如果买企业仅仅为了赚钱,买来企业,运营好了再卖出去,从钱到钱,那可以叫做玩钱,叫财技,但我收购科龙、吉诺尔等首先不是考虑赚钱,是因为我有制冷技术,需要一个生产制冷设备的企业,而有企业恰好要卖,于是就成交了。就这么简单。其实我买科龙之前谈了好多家,只有科龙卖给我,其他厂家人家不愿卖啊,我有什么办法?
我是学技术出身的,不是学金融的。金融出身的玩钱可以理解,拿钱赚钱,那是赚钱的最高境界。我不行,有人总拿我收购企业说事,其实在资本市场方面我只能算个木匠。通过摸索,在行业里造了几件家具而已。木匠和教授的区别是什么,木匠只有一点经验,没有理论,而教授是有理论、有知识的,是可以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给学生的。
其实买科龙真正的赢家不一定是我,赢家永远是卖家,也许是政府。一个亏损十几亿的国有企业被我收购,企业拿到了钱,政府把持有的股份变现,堵了窟窿,还解决了几万人可能面临失业危险的问题,一个亏损企业现在开始盈利,增加了政府税收,你说谁是赢家?
我买科龙只看好一点,看好这个行业。并不是我们有什么特别的本事,只是国外公司有很多都不做了,我们搞制冷才有了机会,有了成为世界级制冷企业的机会。如果GE要投几亿元做冰箱、空调,我就不做了,问题是国外现在不能做,因为利润太薄。他们聘请一个博士要10万美金,我们要1万就够了。
买家没有卖家精,这个道理人所共知。我买科龙实际上是冒着很大风险的,40岁时我买了,而如果我到了60岁,绝对不敢买,我不敢冒这个险。我们也准备进行一些跨行业并购活动,但我有一个原则,不搞那些技术进步太快的行业,比如计算机芯片、一些软件等,投入太大,变化太快,风险也最大。
你可以说我搞的还是旧经济。如果我20岁,我会选择Internet,30岁,我可能还会选择软件,但现在40多岁了,我只能选择制造业。而且在制冷领域我可以算个专家,我不愿再到一个做学生的行业里,冒那个险。
至于叫我什么比较合适,我自己更愿意别人叫我制冷专家。我是工科出身,制冷是我的专业,我最大的愿望是把我的科学发明用于生产。尽管我的制冷技术受到过质疑,但现在事实证明了我的价值。格林柯尔技术用于冰箱制造,双效王已获得业界公认和消费者欢迎。今年上市的三温区冰箱,温度达到无限可调,这一技术在国内首创,国外只有西门子具有这个技术。明年我们还要推出四温箱,这个技术是世界首创。
现在我们在世界上没有什么可怕的竞争对手。因为制造业在国外是个高成本的行业,经过这几年的经济衰退,国外很多制冷企业已经放弃了,或者转移了生长线。现在中东局势紧张,如果再有一轮经济衰退,我相信国外制造企业消失得更多、更快,我们的机会就更多了。
对待工作始终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自从参加革命的那一天起,就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党的事业和国家的现代...
尽管公司的主导产品杭州牌平面是浙江省名牌产品,但宏观调控或迟或早、或轻或重总会对公司的产品市场发生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