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让电跟上煤的步伐

企业报道  2014-11-18 09:26:11 阅读:

  就近年情况看,煤电联动政策是过渡性和应急性的政策。化解电煤之间的矛盾在于两个行业的市场化。真正解决问题的,还是要让电力跟上煤炭市场化的改革进程。因此要加快电力体制改革,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竞价上网,形成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并最终形成市场化的“煤电价格联动”。

  煤电联动政策是政府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做的一个宏观调控性的政策,实际上相当于我国电力价格改革的一个细化性方案。

  电煤市场一直存在着“计划煤价”与“市场煤价”的双重体系,而煤电企业之间的价格博弈从未停止过。1993年,我国的煤炭价格就已放开,而电力改革的步伐相对滞后。目前电力市场还属于垄断价格,由国家宏观调控。而现行的电力改革、竞争上网只是在华东和东北地区试点,其他地域的电价还属于国家统一管理。电价放开,实行市场化还没有到位。这就出现了一个阶段性的市场与计划衔接问题,从而出现了价格扭曲的现象,煤电价格扭曲。

  从表象上看,煤炭在供不应求的形势下,利润应该快速增长,实际上不尽如此。国内煤炭市场存在重点煤炭合同价格和市场煤价两种价格。1993年放开煤炭价格以来,绝大部分是市场煤价高于重点煤炭合同价,这期间电力部门与煤炭企业以国家重点电煤合同形式签订的低于市场价的煤炭供应量十分巨大。仅今年订货会上,煤炭行业同电力行业签订煤炭供应量就达到20亿吨,仅此一项,11年来煤炭企业实际少收入约328亿元。由于人为地扭曲了煤炭价格,使煤炭行业的利润水平长期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从市场化角度看,煤炭涨价是市场的反映,由于现在全国电用煤占到全部用煤的50%到60%以上,电煤的涨价给电力发电厂的生产带来很大压力。为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缓解电煤涨价给发电企业带来的压力,一些地方政府对电力实行财政补贴。据了解,有的地方每年的补贴达数十亿元,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这说明发电企业的市场压力确实很大。

  从影响看,电力企业要消化30%的煤价上涨因素。纵观煤电“联动机制”,其要点有三:一是用于发电的电煤价格上涨幅度控制在8%以内;二是电煤价格累计上涨5%时,电价相应上涨一次,但农业电价、居民电价等保持相对稳定;三是煤炭涨价的30%由电力企业内部消化。应该说,这一政策设计的本意是利用价格杠杆,调控煤价和电价,防止煤价、电价大幅度的波动。同时,给煤炭企业、发电企业一定的价格上涨空间,以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但是,“联动机制”无法解决煤炭供应的“量”的问题。一旦煤炭企业不满意8%的涨价幅度,减少甚至停止电煤供应,发电企业还是要买“议价煤”、“高价煤”。到那时,电价该不该涨、怎么调控又将成为难题。

  煤炭价格上涨后,除发电企业自行消化部分外,至少有70%的涨价因素要转移到电价上面,这就意味着工业和商业要承担更大的价格上涨压力。因为当农用和民用电价还没有上调时,上网电价的上涨要由工商消化掉,这就使有些农业用电占比重大的地域、工业和商业承担的电价上涨压力就会十分重。

  “联动机制”只是过渡性政策,其实煤炭原来50%的发电用炭也没有完全市场化,关键是供求关系大环境的影响。如果电力供应不紧张,就不会存在煤电之争了。如果电源市场改革比较到位,两个行业都市场化了,发电企业通过市场机制就能消化煤炭价格上涨的压力。

更多专题
杭机四招应对宏观调控

尽管公司的主导产品杭州牌平面是浙江省名牌产品,但宏观调控或迟或早、或轻或重总会对公司的产品市场发生影...

用新理念建设新广西

随着北部湾成为新的发展一极,广西迎来了振兴和腾飞的新机遇。如何开发北部湾,如何建设新广西,成为广西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