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次认识文经风,是在2001年黑龙江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我清楚地记得,在那个冯仑、王石、史玉柱等企业界巨头云集的峰会上,文经风是坐在台下的一个不起眼的参会嘉宾,但他的自我介绍却让每个人都忘不了。
“我叫文经风,北京亚当夏娃保健中心总经理,主要经营性保健品——”他的这个郑重其事的介绍刚开了个头,会上就笑声一片。
同样的场面还发生在2002年海南博鳌论坛上,不过他面对的除了企业家代表外,还有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文经风当时向总理提了一个问题: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放宽对性健康产业的一些政策限制?
文经风引起的笑声,当然是因为他所经营的特殊产品。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因为他的“小”:企业规模小,个人知名度不高。然而,也许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小企业的小老板,当年曾是中国“首富”牟其中的亲信,和牟其中一起创办了南德集团。而如今,牟其中身在牢狱,南德也销声匿迹,而文经风却一身自由,经营着他的亚当夏娃这个规模不大的企业。
这,也许就是“大”与“小”的哲学。
在探讨南德集团的得失时,文经风坦言牟其中的失误在于“大”,企业的理想太大,而现实空间却那么小。企业家个人的名声太大,而社会生活中却要面对无数的小事,这些小事稍有不慎都可能带来灾难。
文经风认为,和每个人的生命一样,企业也是一个生命体。一个健康的企业都是长期积累、循序渐进的,那种一夜暴富、轰轰烈烈的企业,一般来讲都存在致命的缺陷,很容易发生难以抵抗的危机。这点可以从欧美的大多数企业的经验得到验证,那些全球知名的企业,几乎没有一个是靠一夜成名的。而中国的很多企业家,因为生长在一个政治运动过于频繁的环境里,很多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发生了扭曲,一方面总是幻想快速长大,另一方面却对前景并不乐观,导致了很多企业不断上演速生速灭的悲喜剧。
“我喜欢边缘状态,这样可以使我更加清醒”,文经风说,他经营的性保健品,尽管消费市场非常庞大,但在人们心目中还是有点另类。他用小额的资金投资于房产、股票和外汇等市场,主要是为了随时了解、感受经济动向。而且目前,企业的主要管理业务都交给专门聘请的职业经理人,自己有了更多的时间来思考问题,保持清醒的状态。
做边缘人,就要远离媒体。文经风说他过去对媒体、对记者的感觉非常复杂,因为正是记者让他和公司成为了历史,也为公司带来了品牌影响和客户收入,但也正是记者让他曾有一段时间头脑膨胀,过于追求新闻效应,而使企业陷入困境。对于那段经历,文经风不愿做过多的回忆,只是反复说“我有很多记者朋友,但我自己还是个搞企业的”。
文经风的话让我又想到了牟其中,当年追星一样热捧牟其中的是记者,而后来他被警方带走后,铺天盖地揭批他的,也是我的同行们。
鹰击长空,荡气回肠;风吹草低,静谧陶醉。迷人的大草原荡漾着湿漉漉的清风,散发着醉人气息。醉人的风,是...
18世纪英国思想家怀特说“自然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师”。的确,在经济高速发展、能源危机日趋显现的今天,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