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具体方案将在2006年正式出台,中央企业今后将向中央财政上缴利润。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编制165家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而财政部则负责编制包括中央汇金公司控股的国有商业银行在内的整体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新闻来源:新华网北京2006年10月6日)
自从实行中央国有企业统一管理之后,社会各界要求中央企业编制经营预算的呼声一直没有停止。但是,在实施“抓大放小”改革战略背景下,为了促使国有企业做大做强,中央企业经营预算编制方案迟迟没有出台。
如今,中央国有企业编制经营预算的条件已经具备,从明年起,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将开始向所属的国有或者国有控股企业征收红利。换句话说,国家财政部在财政收入方面将增加数千亿元的收入。这笔资金如何使用,将直接关系到中国未来改革发展的方向,关系到普通公民的切身利益。
如果停留在传统的思维方式上,将增加的财政收入用以兴建大型国有企业,那么,国有企业编制经营预算毫无意义。因为全体公民不能从国有企业经营红利中直接获取收益,而中央财政投资兴办企业与传统国有企业扩大投资规模之间并没有实质性区别。如果将征收的红利用来支持公用事业的发展,那么,必须建立科学的财政收入分配体制。
由于我国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欠账太多,所以中央财政捉襟见肘。国有企业向中央财政上缴红利之后,如果缺乏明确的部门预算,那么,就会出现各个部位争相增加预算的状况。国有企业经营所得面临被瓜分的危险。
因此,财政部在编制国有企业经营预算的同时,应当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务院各部委的部门预算,通过逐项审核各个部委的部门预算,将国有企业经营所得合理地分配给各个领域。如果只编制国有企业经营预算,而没有编制国务院部门预算,那么,国有企业上缴的红利能否直接用于改善公用事业颇值得怀疑。
事实上,在每年国家审计署公布的部门审计报告中,已经披露出了大量的问题。包括国家体育总局在内的一些部委在预算管理中存在着大量的疏漏,许多本来应该用于公用事业的资金,被国务院各部委下属部门挪用,有些部委的下属机构成为侵吞国有资产的饕餮之徒。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非常简单,那就是在每年全国人大财政预算报告中,详细列举国务院各部委的预算执行情况,由全国人大代表根据公布的部委预算报告,逐项审核预算资金使用情况。
当前我国编制部门预算存在着体制障碍,教育、科技等领域管理职能相互交叉,经费使用存在“各管一段”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中央政府应当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同时实行各种“统筹委员会”制度,建立跨部门、跨领域、跨行业的财政预算拨款体制。
而在部门预算管理方面,应当实行部门预算的申请权、部门预算的分配权、部门预算的监督权适当分离。国务院各个部委通过编制部门预算,行使预算的申请权,跨行业跨领域的统筹委员会享有财政预算的分配权,而审计署和财政部则负责部门预算的监督权。
只有大量缩减中央各部委的办公经费,由独立的统筹委员会直接掌管公用事业各项经费,行政机构精简——膨胀的怪圈才能被打破,行政机构改革的各项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房地产开发市场原有竞争大都集中在土地、资金和人力这三大要素上。随着房地产资源的变化,企业的优势也在逐...
江钻之所以能成功地用信息化创新管理机制,并稳健地取得长足发展,首先归结于能正视企业的实际情况,有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