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许是受父辈的影响,从小我就喜欢写字、画画。记得上小学四年级时,我临摹的“雷锋”像便在同学中广为传看。“文革”期间,书没读成,却在刷标语、办专栏、写大字报、画伟人像中长进了画技,各种不同尺寸、不同形体的字也能随手涂抹。搞宣传需要多面手,除画画外,我也临帖练字。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借到黄庭坚的《松风阁》和怀素的《自述帖》,爱不释手,看了又看,临了又临,并开始知道了什么是书法艺术。
阴错阳差,艺术之梦没做成,我到了商业单位。先秘书,后主任,再商场经理,又集团董事长,一晃20多年。转行,弃艺而从商,期间经受的精神痛苦只有搞艺术的人才能理解。感伤代替不了现实,命运之使然,我从头做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了过来。
不记得哪位大师说过这样的话:你一旦爱上了艺术,便刻骨铭心,再难舍弃。我虽然从事了经济工作,但艺术情结未了。见了喜欢的艺术书籍必买,到了北京知道有展览必看,寺院古刹的匾额前驻足凝视,名山大川摩崖石刻下流连忘返。火车里、飞机上,常常拿出字帖来咀嚼、揣摩,会议间隙也成了练字的好机会。尤其是近几年,每天写上一两个小时,成了工作的一部分。
诗言志,书传情。几十年的默默耕耘,在书法技艺大增的同时,我也从颜、柳的厚重端庄,二王的节奏姿丽,怀素的狂放飘逸,毛泽东的大气磅礴中受到诸多感染和启迪,成为我取之不竭的精神甘泉。
说实话,作为一家有四五千名员工的企业领导者,面临的竞争压力之大、事务头绪之多,可想而知。然而,每当闲暇泼墨挥毫时,我便从中得到一种宁静,一种慰藉,一种超脱,一种升华。
学书习字原本是修心养性,提高素养,未曾求闻达。这次在中国书协副主席、省书协主席旭宇老师鼓励下,结集而成的此书,权当是自己多年宿愿未曾实现的一个补偿吧,或许也能让朋友们从中寻觅到一个奋斗者的心灵轨迹。
书法之妙无穷,生命之树常青。
品牌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员工价值大小的充分体现。
品牌是一个企业实力的象征,是一个企业的生命,更是一个企业信誉、荣誉和能力的真实写照。黑龙江省火电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