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兖矿建安公司第一项目部技术主管柳艳红
在建筑施工现场,大多是男人们的天下,然而兖矿集团建安公司第一项目部技术主管柳艳红,却巾帼不让须眉,参加工作17年以来,像一颗“卒子”一样,勤奋好学,踏实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先后荣获集团公司“第二届十佳巾帼职工”等荣誉称号。
刚参加工作那会,在建安公司柳艳红是出了名的爱学习。为掌握更多理论知识,她省吃俭用省下的钱大都买了工程技术类书籍,利用所有空闲时间在书海里提升自己,经过不懈努力,2009年顺利通过了山东省注册二级建造师的考试。以工地为学堂,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认真学习和熟悉施工图纸,每套图纸中标高、尺寸等数据都熟记于心,每一个施工方案、工艺都主动参与,逐渐掌握了各类工程的施工全过程。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柳艳红的表现和进步,赢得了公司领导的欣赏,先后将铁东社区铁东锅炉房、兖矿二院A、B型住宅楼、南屯煤矿方舟园小区等项目交给她负责,这使她得到了更多锻炼和成长。特别是2004年,在济宁高新开发区嘉达印染3.2万平方米大型车间工程施工中,她主动与建设单位联系,提前做好施工前技术准备,合理地安排好机械设备、材料及临时设施的布置工作。积极参加图纸会审工作,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按施工工程顺序做好安全和技术交底,严格按照标准检查施工过程中的建筑材料和施工质量。施工中认真核对工程中的每一个节点是否与图纸相符,避免返工现象,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点。同时注重记录施工日志,收集整理施工原始资料,根据施工中的具体情况及时提出设计变更并办理相关手续。这期间,她每天都坚持吃住在施工一线,忍受着难以想象的压力来来回回的跑,工程进展至哪里,她便出现在哪里,时刻准备好处理施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脚磨出了泡,晚上就用热水烫一烫,第二天又会回到工地上,工程结束时,脚上起了厚厚一层茧子。凭着这股子压不输、打不垮的精神,确保了工程顺利完工,受到了监理和建设单位的一致好评。2005年,出色的工作业绩让她走上了技术主管的工作岗位。
柳艳红不仅是技术能手,还善于总结。利用工作中积累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积极开展“导师带徒”和科技创新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2010年,济宁二号煤矿综合楼、综合生产加工车间、职工食堂改建等几个工程同时开工,当时项目部技术员少,见习生多。柳艳红言传身教,短时期内就提高了几名见习生的技术水平,确保了几个项目的技术支撑。2012年,她与项目部QC小组成员一起,对南屯高硫煤场输煤皮带廊支架加固工程植筋施工进行现状调查,经过数次质量自检、专检,发现施工过程中植筋质量存在一定问题。在进行了详细的现场调查分析与研究后,完成QC技术成果《提高植筋工艺的施工质量》,获得东华公司二等奖。2013年,在济宁二号煤矿浴室扩建工程中,首次采用国内自主开发成功的混凝土预制拼装多用塔机基础技术,减少混凝土、钢材等资源消耗,一台塔吊基础比原基础节约资金1万多元,不仅节约了成本,还能重复使用保护环境。
如今的柳艳红,已经先后负责施工过十余项单位工程,其中多个工地被评为“文明工地”,多项工程被评为“山东省煤炭部优质工程”。成绩面前她从不骄傲,用她话说就是:“我知道这都是我应该做到的,作为一名技术主管,只有勇挑重担,身先士卒,才能带领工友们一步一个脚印,承建出更多优质工程,才能为公司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特约报道员:张帆 陈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