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IP申请的阻隔

企业报道  2014-08-12 09:24:09 阅读: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国互联网应用进入多元化阶段,对地址资源的需求正在急剧膨胀。此时,IP地址匮乏的现状也日益凸现。据了解,在亚太地区我国的IP地址总量只占已分配IP地址数的25%,居于日本29%和韩国21%之间,然而支付的年费总计高达31万美元,远高于日本的20万和韩国的7万美元。IP作为互联网发展的基础资源,其“IP荒”如“电荒”一样引起了国家的重视,如何突破资源对产业发展的束缚已经成为紧迫问题。在资源本已紧张的情况下,中国用户申请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不便又为其顺利成功获得IP地址设置了重重障碍。

  据了解,Internet的IP和AS号码分配实行分级管理。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APNIC)负责亚太地区国家的IP地址和AS号码分配工作。目前,中国的大多数用户在直接向APNIC申请时,往往会面对三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语言关——语言障碍需要突破。为了便于将整个亚太区纳入管理范围,APNIC总部设在澳洲,办公语言和申请文件全部采用英文。这给亚洲的非英语国家造成了内部沟通的困难。中国的企业若直接向APNIC申请还是要过语言关,仅此一项就挡住了很多企业迈向IPv6的脚步。

  程序关——申请规则需要明晰。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在短期内全面熟悉全英文IP地址的管理办法、分配政策、申请方法、收费标准和相关服务等内容绝非易事,而对地址申请规则的理解程度是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一些企业就是因此而申请失败。

  成本关——成本需要降低。对于广大企业用户来说,困扰申请的最敏感的问题就是居高不下的IP地址使用价格。按照APNIC的政策,其对IP地址的分配是采用会员制的,APNIC将IP地址分配给其会员单位,而会员必须首先缴纳会员费,同时再缴纳IP地址的使用年费。这种管理机制造成很多企业用户必须承担双重成本才能拿到IP地址。据悉,自APNIC成立以来,我国共有29个单位直接向APNIC申请IP地址(包括IPv4和IPv6地址),这种分散式的申请模式使得资源无法整合,无形中也造成了申请和使用成本的居高不下。

  可见,各企业根据需求自行申请、自行分配并进行管理的IP地址申请模式不但导致了申请和使用的高成本,更导致了申请的低成效。由此,越来越多的中国用户转而选择运营商代为申请,但也出现运营商因为本身存在地址不足用户申请无法实现的问题;而且运营商申请与使用的排他性条款,使得用户无法选择其他运营服务。

  面对如此尴尬的景象,如何突破地址资源的束缚?在“2004中国互联网大会”上,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局长苏金生表示,要引导和鼓励广大中小企业,通过大的单位归口,集中申请,最终达到提高我国IP地址资源数量、降低IP地址资源申请和使用成本的目的。不言而喻,“集中”成为了一种有效的突破手段。

  CNNIC建立“地址分配联盟”,其缘由也是恰恰源于此。这种被比喻为“白金俱乐部”式的联盟为ISP、大型企业用户提供了有效、便捷、经济的IP地址(包括IPv4和IPv6)、AS号码等资源的分配与管理服务,通过归口统一申请的方式。

下一篇:在洗礼中感悟
更多专题
中国EMBA要往何方?

从正式得到国家认可到现在不到3年的时间,中国EMBA教育就迎来了它最初的收获季节。但中国EMBA教育的发起者...

回顾祥龙的改革之探

祥龙公司成立后,树立了“集约经营、提升管理、打造品牌、争创一流”的经营理念,坚持“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