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回顾金鹿辉煌

企业报道  2014-08-06 09:16:16 阅读:

  曾是中国自行车五大品牌之一的“金鹿”牌自行车在尘封了十多年后,从去年开始抖落尘埃又闪昔日的光亮,负重迈着蹒跚的步子重走一条艰难的辉煌路。而作为青岛市乃至全国的一个老工业名牌起死回生的消息,不免让人平添些许惊讶与惊喜。

  金鹿自行车1954年建厂,1981年以前为国营青岛自行车厂,1981年成立青岛自行车公司,其后的两年是自行车公司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1985年左右,在省有关部门的策划下,以青岛自行车公司为基础成立了山东自行车联合公司,临沂、鲁南等很多厂生产的自行车冠以“金鹿”牌,声势大盛。“联合”的本意是好的,但就是这种好的本意为日后“金鹿”牌自行车的发展埋下了隐患。此后的几年,“金鹿”产销量虽然还保持平稳,但危机却日益显露,市场份额逐渐下滑。该公司把大量的“金鹿”放到其它省市并不紧俏的市场上,参与同行业的竞争,挤占省外市场。而就这几年,我国自行车行业群雄突起,从140多家发展到300多家,市场上自行车开始滞销,许多厂家被挤垮。此时的山东自行车联合公司也名存实亡,青岛自行车公司开始走下坡路,生产经营步入困境状态。为挽救其摆脱困境,青岛市政府将公司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期冀新班子力挽狂澜,让青岛自行车东山再起。由于相关决策的原因,决策者们一味把复兴的“宝”押在了对境外的合资合作上,从而贻误了发展的良机。到1993年,青岛自行车公司基本停产,并背负多达几千万元的亏损和债务包袱,停产的直接原因还有外债太多,资金周转不开,最终导致企业停产。

  这个有近万人的国企“包袱”怎么办?政府如热锅上的蚂蚁,有人支出了“怪招”中的正招。于是,青岛自行车公司这个在当时青岛市的所谓最大“包袱”,1993年由政府撮合让当时所谓效益最好的青钢集团吸收合并后整顿重组。

  在几年的磨合后,青岛自行车公司逐渐找到了发展的脉搏,尤其是在债务贷款等一系列“包袱”上也逐渐得到解决。譬如通过厂房用地的出让方式,将积淀的陈债和银行贷款等也逐渐还清,为“金鹿”的复出重生打下了基础,也有了减负轻装闯市场的条件。

  2003年,青岛自行车公司派出两批人考察市场,调查显示人们对金鹿仍有感情,很多经销户主动提出想经销“金鹿”。再者,国内自行车市场也开始复苏。有数字表明,2003年全国销售自行车7000万辆,出口3000万辆,沉寂了一段时间的永久、凤凰等老品牌也趁机崛起。那么,青岛自行车公司的“金鹿”牌也理所当然能够重塑辉煌。

  进入2004年以来,青岛自行车公司一系列的举措开始付诸实施:

  ——为重塑“大金鹿”的辉煌,2004年3月,金鹿车业有限公司成立,由青岛自行车公司重新整合内部生产经营环节、集中自行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单位的优势,注入新的活力改制而成新型企业。

  ——围绕着市场营销,他们立足山东和北方地区,整个山东地区划分成4个销售区域,分别圈定了40多个一级代理商和近百个二级批发零售商。仅在去年天津的全国自行车展销会上,新“金鹿”一亮相就接到了辽宁、黑龙江等地共10万辆的订单。

  数字是枯燥的,但对于青岛自行车公司来说却是欣喜的。去年,公司自行车产量近8万辆,而电动自行车每月的产量达到1000辆,销售收入近8000万元,接近过去最辉煌时候。

  总经理毕奇德对记者说:尽管产量还比较低,甚至还不及天津市一个乡镇总产量的八分之一,但青岛自

更多专题
构建高效创新体系是根本

自主创新战略已经把创新的地位提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作为身居市场激烈竞争中的企业,也早已深刻意识到...

在远航中缔造辉煌

他们各有所长、朝气蓬勃,工作作风顽强、工作能力突出,他们有着令人称道的奉献精神和工作效率。虽然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