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三次创新冒险铸辉煌

企业报道  2014-08-01 21:11:51 阅读:

  在渤海之滨举世闻名的山海关脚下,坐落着一家年轻的新型企业——戴卡轮毂制造有限公司。就是这个国人并不熟知的名字,却得到几乎所有世界顶级汽车制造商的青睐:中国第一家奥迪、奔驰、宝马配套供货商,全球分数最高的奥迪、德国大众全球采购汽车配件供货商,在全球耳熟能详的高档汽车上,无一例外地奔驰着戴卡轮毂。目前,在汽车轮毂行业,戴卡已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综合排名位居全球第五。

  是什么使中国这个汽车行业相对较弱的大地上,诞生出世界汽车零部件行业一流的企业呢?戴卡轮毂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文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陈:是三次创新“冒险”造就了今天的戴卡。

  从“第一”说起

  于文洲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个儒雅的学者,高大瘦削,白皙的脸上架着一副眼镜,在慢条斯理的叙述中,让人们看到了一个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艰辛而辉煌的历程。

  我们的谈话从历数戴卡的“第一”说起。

  中国第一家铝合金汽车轮毂制造企业:1988年1月18日,由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香港大成公司和香港VMC公司联合投资兴建的中国第一家汽车轮毂制造业——中信戴卡轮毂制造有限公司破土动工,当年11月19日,中国生产的第一只铝合金汽车轮毂从秦皇岛戴卡诞生,从此结束了我国汽车工业没有国产高强度铝制轮毂的历史。

  中国第一家打进国际汽车OEM配套体系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在国际上为美国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德国奥迪、大众、奔驰、宝马,日本本田、丰田等著名汽车厂配套,形成了以北美、欧洲、日本为主的三大海外OEM体系。戴卡公司连年被各主机厂评为A级供货商,并纳入世界级汽车全球采购体系。

  锻造铝合金轮毂生产线技术水平世界第一:锻压轮毂技术达到目前世界最高水平,只有美国、德国等少数国家能够生产。戴卡综合美、德两国技术的优点,创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新的锻压技术,其产品品质将比美、德产品更先进、更轻便、更省油、更美观大方。这种轮毂可提高强度25%—30%,减轻重量25%,既减少耗油量、提高经济价值,又符合世界市场高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当戴卡的这一超前决策信息不胫而走之后,德国奥迪、美国通用、德国宝马等厂商也相继同戴卡洽谈联合开发和供货业务。

  全球第一家拥有与汽车主机厂同步开发的设计制造技术:戴卡公司已拥有强大的设计开发体系和新产品开发实力,被指定为国家863/CIMS示范企业。戴卡在国内较早推行CAD、CAM、CAE等设计方法,近年使用三维设计、有限元分析、快速成型制造、逆向工程、模具参数化设计等领先技术手段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始终紧紧把握国际轮毂发展趋势,与主机厂保持同步开发,并实现了由开发国内主导车型到开发国际主导车型的转变。为了快速响应市场,降低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他们充分运用了逆向设计,通过三维几何建模方法重构出实物CAD模型。目前,他们正在进行国家级轮毂设计开发实验中心建设。

  ……

  三次创新“冒险”的故事

  于文洲能数出来的“第一”还有很多,在这所有的“第一”背后,让人们看到了外表沉稳的于文洲的骨子里却有着一股“冒险”倾向,只是这“冒险”的前提是要有超前意识和科学论证。于文洲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作为企业来讲,就像是前行中的航船,只有在市场竞争的汹涌波涛中,靠不断完善和发展,靠知己知彼和超前意识,才能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到达胜利的彼岸。只有不断地增强竞争能力,才能永葆企业不断地发展。只要技术领先,就会不断得到新的市场,就会把握世界汽车轮毂工业的未来。”

  在于文洲的介绍中,有三个故事颇值得玩味。

  故事1

  一个好决策救活两个企业

  戴卡建厂初期,中国的汽车工业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当时,国产汽车全部采用钢圈车轮,而铝合金汽车轮还没有市场需求和得到开发。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戴卡公司被定性为“两头在外”的合资企业,产品只能是全部打到国外开发“售后服务市场”,为零售门店或维修行业供货。由于这种供货渠道要求品种多、批量少,加上戴卡处于建厂初期消化引进技术阶段,因而销售的轮毂往往连模具费都收不回来,产品综合成品率仅为50%左右,企业陷入了极度困境之中。到1991年,开工仅3年的戴卡公司便累计亏损3690万元,一下子将注册资金3018万元全部耗尽。

  1993年2月,于文洲受命于危难之际,开始走上总经理工作岗位。平时温文尔雅、颇有学者风度的于文洲,为了迅速打开国内市场,亲自带领着销售人员风风火火地北上长春、南下广州,接着又跨上海、跑北京,其间经历了无数次的碰壁,终于在当年的8月份叩开了北京吉普公司的大门。

  当时,北京吉普车由于性能落后、造型一贯性而渐渐失去了众多客户的青睐,其间虽经不动其筋骨只是动皮毛的几番改动,依然摆脱不了销售市场寂寞萧条的局面。当于文洲带着先进的铝合金轮毂来到北京吉普车厂时,这个厂的决策层有85%的人都提出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吉普车这种档次的汽车,装配铝圈宽胎没有价值。再者说,北京吉普就目前的价格在市场都难以销售,一旦装上铅圈后价格提高,就更没人敢问津了。

  于文洲一星期内连跑三趟,反复地向北京吉普主管人员讲述铝合金圈的优越性和适应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最后,于文洲又亲自找到北京吉普中方总经理李润珠,对他说:“你们能不能先装100台试试,如果不行,风险由我们承担”戴卡人的承诺和于文洲的一脸诚恳、庄严,使李润珠深为感动,他在北京吉普公司高层班子决策会上力排众议,一锤定音。

  谁知,配合多种技术改进且装备上戴卡轮毂的100台BJ2020S车一经摆到展销大厅,不到两天便被抢购一空。瞬间,北京吉普车市场出现了火爆局面,据《北京吉普报》报道,仅1994年1—6月份,BJ2020铝圈、宽胎S车便销出12039辆,创利润7000多万元。在于文洲超前决策下,戴卡轮毂不仅火了奄奄一息的北京吉普,同时也为戴卡自身进军国内大市场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

  于文洲还亲自走访各大汽车厂家,耐心细致地宣传铝合金轮毂的优越性;亲自参加了当年的“国际汽车博览会”;亲自出国考察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工艺;选择适合我国名牌汽车的新轮型,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的资料和信息。在于文洲的精心策划和亲自指挥下,戴卡轮毂终于在国内市场打开通道。继北京吉普车之后,上海桑塔纳、一汽大众、广州标致、沈阳金杯等汽车厂家也相继对戴卡开放。伴随着市场的拓展延伸,戴卡走出了低谷,1993年首次实现盈利600万元,1994年又向前跨出一大步,实现利润达2018万元。在于文洲的带领下,戴卡人走上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故事2

  戴卡的二次革命

  在戴卡营销战略取得一个个突破和成功之时,经过市场调研和反复论证,于文洲预测国内汽车铝合金轮毂市场近期将有一次飞跃性的发展,年需求量大约在150万至250万件,而目前戴卡只有40万件的生产能力,根本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基于这种危机意识和超前思维,于文洲果断地提出抓紧时机筹措二期技术改造工程,将40万件的能力扩大到100万件。当时对于这一决策的作出有很多人不能理解和支持,而错过机遇,将会失去时序效应。紧急关头,于文洲的明智选择得到了中信董事长王军的首肯和支持。1995年5月,投资7800万元的二期改扩建工程顺利开工,工程历时一年,到1996年6月实现月产量突破8.3万件时,各汽车生产厂订购戴卡轮毂的年需总量已达到96万件。

  当时针对二期工程该不该上、什么时候上,企业多数人持反对意见,认为市场前景不明朗,如果上到100万,产品供给谁﹖然而在某些时候,一项最佳决策的出台会有30%的人拥护,70%的人反对,等到“三七”倒过来时,黄花菜早就凉了。正是于文洲的这种超前思维,决定了戴卡处在同行业中先人一步、高人一筹。二期改造工程完成之后,戴卡又先后引进了法国、美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家的铸造工艺、热处理工艺、喷涂工艺,并拥有底漆、彩漆、亮漆三条代表着世界先进水平的涂装线。与先进的工艺生产线相适应的是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测试设备,这时,戴卡已拥有设备329台套,其中进口设备166台套,包括低压铸造机、热处理成套设备、CNC数控机体、立卧式加工中心、激光扫描成型机、模具制造设备x光探测设备、光电直读光谱仪、疲劳试验设备、冲击试验设备等,并先后两次被原国家外贸部评为“技术先进型企业”。

  先进的设备、精湛的工艺和卓越的产品质量,保证了戴卡在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并且很快就占据了国内主要汽车生产市场70%的份额。此时,一个个国内竞争对手纷纷落马,国外的“入侵者”也被驱逐出境。戴卡到1996年实现利润4200万元,一跃成为秦皇岛市的利税大户。

  故事3

  向世界顶峰攀登

  锻压轮毂技术是目前世界最高水平,因为开发此项技术难度大、投资大、风险大,所以当时只有美国、德国等少数国家能够生产。当于文洲提出戴卡要迎合世界轿车发展的新需求,进行第三期技术改造,以新的科技为依托,采用锻造技术年生产100万件锻造铝合金轮毂时,更多人表示反对。但是于文洲没有就此放弃,面对日本此技术不能形成批量、美国工艺不过关的现状,他依然认为中国人肯定能做出来。在5次申请参观德国企业被拒绝后,于文洲决定由戴卡自己上。于是综合美、德两国技术的优点,戴卡创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新的锻压技术。当看到戴卡自己购置的设备及戴卡的工艺后,这一次德国的那家企业主动请他参观了,因为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到戴卡的产品品质将比美、德产品更先进、更轻便、更省油、更美观大方。他们也告诉于文洲这种工艺要实现起码需2年时间。而奇迹又一次在戴卡诞生了,锻压轮毂技术当年投产当年出产品,当年成功为美国通用配套上线,戴卡这种轮毂可提高强度25%—30%,减轻重量25%,既减少耗油量、提高经济价值,又符合世界市场高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当戴卡的这一超前决策信息不胫而走之后,德国奥迪等世界名牌厂商先后专程来戴卡洽谈批量供货事宜,并已达成供货协议。接踵而来的是美国通用、德国宝马等厂商也同戴卡洽谈联合开发和供货业务。

  戴卡的启示

  于文洲认为,戴卡的成功源于四大战略:产品质量第一战略、低成本战略、市场国际化战略、技术创新战略。他将这四项战略比喻成汽车的四个车轮,缺一不可。于文洲将它们排出了如下顺序:质量、创新、低成本、国际化。“企业要实行全球化战略,企业本身就要国际化、技术要国际化、质量要国际化、管理更要国际化,综合竞争力一定要跟上国际工业发展水平。”于文洲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戴卡给我们的启示是全方位的,在于企业的发展模式上,在于企业的市场机制上,更在于企业人尤其是管理者身上。而从戴卡的发展历程上,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企业管理者在创新上的胆识和眼界。戴卡经历了面向国际市场的一进、一退、再进的反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戴卡完成了从量到质的提升。是决策者的超前意识与卓越的市场把握能力帮助企业完成了这一次次跨越。于文洲的每一次决策都是风险与利益的决策、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的决策,是风险的决策,也是责任的决策。

  戴卡,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曙光。

更多专题
找到让人兴奋的元素

站在创始人的大幅展示像前,他坦言:“随着不久‘中网赛’高潮的到来,鳄鱼品牌全新形象的推广也会随着球迷...

乐器上的传奇人生

人类进入21世纪,在物质日益发达的同时,人们对精神方面的追求更达到了空前的地步。其中,音乐这种高级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