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企业如果想常盛不衰,想创造中国名牌,想创造世界级的名牌,不加强标准化工作,那是万万不能的。因此,用标准化的工作统筹企业的管理工作、强化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是一个最为科学的渠道。
标准化工作的实质性突破寄希望于企业,而我国企业标准化工作的突破则出自青岛的企业。
早在1994年青啤就围绕标准化工作着手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1995年率先在全国同行业通过了国际权威认证机构——DNV(挪威船级社)的认证。通过多体系的整合运作,借助各体系之间的相互促进,在企业中建立一种整体运作、协调发展的管理意识和方式,使企业节省资源、提高效益,促进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均衡发展,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在青啤的试点工作实施步骤具体分为以下几步:就《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内容对公司相关人员进行专题培训;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结构配套、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企业标准体系;企业应对标准体系的适用性、有效性以及标准体系的运行情况、标准化管理状况进行自我评价;向省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确认;国家标准委对通过确认且达到3A(3A:省级、4A:国家级)以上的试点企业统一颁发“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证书,并向社会公告。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创建工作之所以能在青啤公司顺利开展且初见成效,首先得益于拥有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并通过了HACCP认证;同时还积极参与国家标准的制订工作,始终占领技术制高点。其次是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公司科研中心被国家认定为国内啤酒行业第一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被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授予企业质量检验机构评定合格证书;承担了啤酒行业全部国家级重点技术创新项目。三是青岛啤酒的标准水平已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公司不断修订、升级各种标准,建立了《成品啤酒内控标准》(第五版)、《物资采购内控标准》(第四版)等技术标准体系。2001年,公司又在《物资采购内控标准》中增加了对大米新鲜度的要求,是国内惟一对此项指标做规定的企业。
目前,青啤公司已依据《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建立了科学合理、结构配套、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企业标准体系。该体系现已开始运行,且初显成效。
背 景
日前,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李忠海向海尔集团公司和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颁发了全国首批国家级“标准化良好行为证书”。
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的以实施《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为核心内容的“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活动是去年3月开始试点的。先后有170多家企业报批并开始试点,按照《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的要求,建立起了合格的、规范的企业标准体系,海尔、青啤两家企业率先走在前列,通过确认领取了全国首批“标准化良好行为证书”。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是按照《企业标准体系》要求,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并有效运行,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已实行标准化管理且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企业。
相关链接
国际上四大标准化组织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ITU(国际电信联盟);CAC(食品法典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家参加ISO、IEC的活动;ITU是信息产业部参加的;CAC是由卫生部、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和标准委一起参加的,主要管食品、饮料等。ISO、IEC这两个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有17000项左右。17000项标准里面有中国人起草被批准的不到20项,现在中国人正在起草走程序的有30多项。也就是说我国实质性参与的国际标准制定只有50项左右,不到千分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