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齐哈尔(又称鹤城)地处黑龙江省西部齐齐哈尔电业局是东北电网黑龙江省电力公司所属国家大一型企业。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供电中心,担负着齐齐哈尔地区七区五县(市)、内蒙古东北部三旗和七个国营农(牧)场的供电任务,供电面积6.1万平方公里,营业户数53.8万户,年输送电量69亿千瓦时,年售电量35.56亿千瓦时。现有职工2300多名,作为这座城市的重要能源命脉,多年来齐电人坚持以“人民电业为人民”为宗旨,以打造“四有”职工队伍为目的,以开展“共铸诚信电力”活动为载体,先后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国家一流供电企业等殊荣。
无悔奉献写忠诚
齐齐哈尔电业局是我国“一五”期间的老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老工业基地受体制性因素和结构性矛盾影响,遇到了突出的困难和问题,国有企业亏损面大、下岗职工增多、电力市场疲软、供电量增长缓慢等矛盾突出,面对这种局面,年轻的电业局局长许传辉带领党政班子,大胆转变经营观念,走管理创新之路,提出“依托企业文化建设,创建国家一流供电企业”目标。
局长许传辉上任以来,一方面抓企业的生产经营,一方面本着服务地方、共谋发展的思路,主动加强同地方各级政府和企业的联系,找准切入点。首先,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积极向上争取优惠电价政策,用电价的杠杆作用扶持救助高耗能企业和用电大户,使一些困难企业起死回生。
齐齐哈尔电业局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科学地界定了主业范围,建立起精简高效的生产经营系统。通过对现有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加压激励,逐步建立起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岗位靠竞争、收入凭贡献、上岗有动力、培训有压力、分流更努力的人人向上的人事管理机制。形成待岗、下岗、培训、竞争上岗的动态管理,达到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劳动生产率达到46842元/人·年。
2004年上半年,在局党政班子的正确决策和全局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售电量实现跨越式增长,完成17.44亿千瓦时,较2003年同期增长14.89%,并力争全年实现售电量35亿千瓦时的目标,这也意味着该局几代电业人的梦想成为现实。
在许传辉的带领下,齐齐哈尔电业局2300多名干部职工立足企业改革的新形势,发扬团结、奋进的团队精神,走出了一条依托地方求发展、服务地方创品牌的特色发展之路。企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职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齐心合力抓生产、一心一意搞经营、全心全意搞服务的良好局面已经在企业内部形成,受到地方政府和广大客户的认可。许传辉也获得了齐齐哈尔市劳动模范、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市优秀青年企业家等荣誉称号。他常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能停留在口号和一般要求上,必须围绕职工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为了改善职工的住房条件,齐齐哈尔电业局开发建设了两处高质量的花园式职工小区,以许传辉为首的领导班子脚踏实地、勤政为民,不仅使企业在改革进程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职工的生活水准、精神面貌都有了显著的改变。目前,在齐齐哈尔电业局,说实话、办实事,心中装着人民群众、一切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思想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共识。通过他的带动和严格要求,多年保持了副科级以上干部零违纪的良好纪录,并在全局营造出了团结奋进、拼搏创新的气氛,使爱岗敬业、服务奉献的新风尚在该局蔚然成风。
近3年来,电量连续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产值2亿多元,保持了连续26个“百天安全无事故”的长周期纪录,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革洪流中,奉献了电力企业这一份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当地成为首屈一指的“品牌企业”和“诚信企业”。
开拓创新促发展
目前,电力发展速度加快,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电力的需求结构在悄悄发生变化。在这种形势下,齐齐哈尔电业局对企业现状和发展前景作了科学的评估与分析,找准关键点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创造一流的企业,就要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管理、一流的目标。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加速培养各类高素质专业人才,才能增强企业的创新力和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电力企业是一个系统性极强的产业,生产、输送和使用必须协调配合,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力效益。作为供电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增供扩销工作,齐齐哈尔电业局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利时机,在营销上改变传统的方式,推进“知识营销”和“营销工作精细化”,让有知识、有能力、文化素质高的员工担当营销的主力军,使营销工作达到细致、到位、规范、理性、高效的要求。在电网建设与改造过程中,加快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电力营销与客户管理、电力市场的管理、办公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这些都需要有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操作技能型人才。而目前的干部、员工素质还适应不了新科技与信息化的需要。因此,局领导从建立学习型企业入手,组织全体员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良好风气正在逐渐形成。并广泛开展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国家电网公司员工道德规范》等活动。通过活动,职工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日渐提高,“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正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注重企业文化在企业综合实力中的巨大凝聚作用和激励作用,开展具有“齐电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总结提炼出“居安思危、警钟长鸣”的安全文化;“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的服务文化;“求实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文化;“民主管理、共建家园”的民主文化;“法德双治、有效长效”的制度文化;“文明诚信、业精于勤”的道德文化;“人企合一、人尽其才”的人本文化。提高了广大职工的爱岗敬业精神,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了“鹤城电力、真情实意”的企业形象。
同时掀起了学先进、赶先进、争做先进的热潮。先后涌现出省公司“三八”红旗手何雪盟、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百佳班组建华供电局售电班、全国电力行业用户满意明星班组客户服务中心客户服务部等一批在社会上有影响力的先进个人和集体。富拉尔基供电局开设了“学习李庆长党员服务示范岗”,龙沙供电局开设了“党员服务窗口”,龙江供电局向客户发放“贴心卡”,客户服务中心向客户郑重承诺:“只要你一个电话,其余的事情由我们来做”。一系列的真诚行动和举措,有力地诠释了“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内涵。铁锋供电局在全省电力系统率先推出了礼仪迎宾员咨询服务。通过学习教育活动,电力员工爱心奉献社会的行动在鹤城被传为佳话。
优质服务铸诚信
从“假如我是客户”的换位思考,齐齐哈尔电业局开展了优质服务活动,坚持做到“三个结合”,即:将开展优质服务活动同生产经营活动相结合、同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同行风建设相结合,找准了工作的落脚点。制定了企业办电的“五必须”规定,即:为企业办电必须在最短的时限完结;必须对重点、难点的问题特事特办;必须为外来投资企业争取优惠政策;必须严格履行供电服务承诺;必须以企业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以此优化城市供用电环境。并推出了“三满意”活动。1、客户交费满意。针对部分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的现状,在电费收取中,采取电费抹账、收取承兑汇票、帮助客户贷款等收费办法,解决了客户困难。同时新增设113个收费网点,并实行电话收费、银电联网收费、同城购电、无公休日24小时购电等多种便民方式。2、报装、报修满意。开通95598客户服务系统,建立了客户办电绿色通道和24小时无节假日报修制度,极大地方便了客户。3、工程管理满意。实行客户工程招投标制,以规范的程序和严格的监督机制,有效地防止了不合格队伍进网作业和不合格产品进网运行,确保了客户的安全经济用电。同时不断丰富服务手段,加大硬件设施投入。提高优质服务的科技含量,建设了GPS地理卫星定位系统,为优质服务建立起现代化的操作平台;配备了工程抢修车、流动发电车、车载箱变,实现了设备状态检修、带电作业、夜晚低谷作业,最大限度地减少客户停电时间和缩小停电范围。他们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设立了13个举报箱、意见簿,14部举报电话,开设了95598客户服务系统投诉功能,聘请社会各界人士代表为纠风和行风建设监督员,建立多种联系渠道和监督网络。每季度还进行一次明察暗访,对违纪职工进行待岗下岗的严肃处理。在服务中,对重点客户实行跟踪服务、一条龙服务、无障碍报装接电;对重大活动实行有针对性的特殊服务;对老弱残疾、孤寡五保户、困难户实行结对子、送温暖活动并登门服务;对地方政府确立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主动服务。面对2003年“非典”疫情和春旱的严峻形势,投入50万元资金,解决了13处“非典”检查站和一处留验站急需用电问题。在两年抗春旱工作中,为支援抗旱新增电力变压器147台,义务维修电机井1401眼,义务献工2771人次,架设高低压线路400余公里。2003年齐齐哈尔地区遭受了多种自然灾害,全局干部职工慷慨解囊,支农储蓄460多万元、捐款12.04万元,为帮助农民度过灾年、恢复生产伸出了电力员工的友爱之手。
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是社会对电力行业的要求,是市场经济对电力行业的要求,是电力行业自身发展的要求。为此,齐齐哈尔电业局不断深化行风建设,努力把“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变成“便民、利民、助民、悦民”的具体实践,实现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双赢。
鹤城——丹顶鹤的故乡,齐齐哈尔电业局犹如一只美丽的丹顶鹤,在全民奔小康的征程中,为国家富强、百姓安康带去吉祥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