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不修史,这是自古以来史学家恪守的铁律,其中的原因是:只有经过时光的洗涤和岁月的沉淀,才能看清历史的本来面目,才能落实“以史为鉴”的修史目的。
但在《交待》这本书中,东方高圣投资顾问公司创始人和CEO陈明键却试图将东方高圣的7年历史网罗其中,拉拉杂杂,做成一本大书。以陈明键为首的东方高圣人,为什么要挑战史学家们奉为圭臬的铁律﹖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还是先看看陈明键在这本书中都交待了些什么﹖
他交待了东方高圣的创业史。中国资本市场短短10多年,多少先驱成为先烈,多少风云沦为烟尘,东方高圣的7年创业史,恰好见证了中国资本市场的风云际会。7年中,东方高圣既经历了创业伙伴纷纷离去的困顿,也品尝到促成大交易的欣喜,陈明键通过投行人大量鲜为人知的工作和生活细节,着笔于困惑与冲突,着力于总结和反思,交待了中国第一代投行人上下求索的心路历程。
他交待了撮合交易的不传之秘。东方高圣有自己的投资银行生意经——大义凛然,惟利是图;东方高圣有自己的交易顶级原则——合适、平衡、速度;东方高圣有自己的交易宝典——《交易59条》。这些经验虽只寥寥数语,但无一不是东方高圣人用血和泪换得的教训,对于技巧至上的投行业来说,这些经验无异于镇宅之宝和不传之秘,但陈明键不仅要与大家分享这些经验,还坦白交待了这些经验的来龙去脉。
他交待了他对投资银行中国流派的思索。中国独特的文化背景,决定了世界级本土企业的诞生,最终还须借力于世界级本土投行。打造最强大的世界级本土投行,这正是东方高圣孜孜追求的目标。但如何成就投资银行的中国流派﹖陈明键的答案是:“不孝的人在中国眼中一定是不能共事合作的。不义气是比不能干大十倍的缺陷。投资银行的体制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生根成长,必然会产生投资银行合伙制的中国流派。”其言下之意,世界级本土投行不仅需锻之以西方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还要淬之以对本土文化的独到理解。
他还交待了世界级本土企业的突围路线。成功的投资银行,必然是顺应时代潮流而动者,因此,考量一家投行未来所能达到的高度,取决于其当前对于时代发展潮流的判断和把握。在财务型并购大行其道时,东方高圣曾是出色的财务型并购撮合者,但随着战略型并购时代的来临,随着国有、民营和外资互相组合的大交易时代的来临,东方高圣在多年一线操作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对中国经济发展走向的思考,先后提出国企改革的三大战役、民营资本的弱胜之道、新“公私合营”等等操作性极强的突围路径。目前,这些方案正在逐一落地并广为人知,但这些方案的思考脉络,陈明键在此书中第一次做了彻底的交待。
因此,这本书不单是陈明键或东方高圣在自说自话地讲述成功故事,而是中国第一代本土投行人由内及外、推己及人的求索和反思历程,冲突与悬念只是表象,反思与升华才是实质。鲁迅先生曾评价《红楼梦》说能让经学家看见《易》,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对于《交待》,我们纵然不能以如此广博的内涵期许之,但如果只将这本书看作是陈明键的内心独白,或者东方高圣的历史回眸,你将会错过了本书最精彩的华章。
事实上,“当代修史”在东方高圣并不是第一回。2000年编辑出版的《交易致胜》,就是东方高圣回顾和总结过去的一次尝试。较之于《交易致胜》,《交待》更开放、更彻底、更坦白,也可视作《交易致胜》的升级版本。从《交易致胜》到《交待》,既是陈明键自我反思和拷问的升级,也是东方高圣人对于理解交易和精神境界的升级,而这也顺应了当前时代的生存法则:要么升级,要么消亡。
还是回到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以陈明键为首的东方高圣人,为何要固执地挑战“当代不修史”这条铁律﹖如果要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那就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及时总结过去,是为了找到开启未来的钥匙;如果用陈明键的话来说,那就是:“因为坦白,为了结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