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三创”市场化

企业报道  2014-07-31 19:52:49 阅读:

  创出民族品牌

  早在80年代初期,在别人还不知道、不认识什么是名牌的时候,汪海就提出“创中国人自己的民族品牌”,将创名牌作为一切工作的“纲”和最大的政治来教育引导员工,并确立了名牌发展的三个阶段,即名牌初级阶段、名牌发展阶段和名牌高级阶段。应该说,当时双星所采取的严格管理、超标准考核和为与市场接轨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紧紧围绕名牌这个“纲”和最大的政治来展开的。

  名牌初级阶段: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双星以淘汰解放鞋为标志,对产品进行不断地更新换代,从最初的追随模仿到后来的创新超越,双星靠产品的更新换代成为全国制鞋业的领头羊。当时,通过对工艺、技术的反复改造,双星实现了“抛尼”、“布鲁克斯”等世界名牌鞋在中国的生产,每年返销欧美市场100多万双。通过“四鞋渗透”的结合,双星又生产出中国第一双高档冷粘运动鞋、第一双皮帮CVO热硫化鞋,一步完成了与国际制鞋业的接轨,这是双星名牌发展的初级阶段。

  名牌发展阶段:在这期间,双星建立了一支专业化的产品研发队伍,使产品达到了“开发一代、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设计安装了中国第一条高档冷粘鞋流水线,创立组建了全国鞋业惟一的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形成了六大类鞋的生产能力,成为全国鞋类首家驰名商标获得者、第一家鞋类上市企业,在原化工部的行业评比中,双星各项经济指标连续15年位居第一。

  名牌高级阶段:从2000年至今,双星再次调整发展思路,将“专业化、高档次、树形象”作为主攻目标,开始了与世界名牌的抗衡。双星相继推出了专业跑鞋、专业篮球鞋、专业网球鞋、专业足球鞋等高档专业鞋,全面实现了由低档单一产品向高档次、系列化的转变。目前,双星年制鞋总量已近1亿双,连续15年全国销量第一,成为国家首批认定的“中国名牌”,品牌价值高达100亿元。在母体鞋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双星又通过运作品牌、运作资金,成功涉足轮胎和机械产业。短短几年,双星轮胎已成为中国五大轮胎企业之一,被评为中国“十大民族品牌”,并荣膺“中国名牌”称号。与此同时,双星服装由小做大,双星机械也由过去低档次、低水平向“高、精、尖、细”迈进。目前,双星产品已全面瞄准并开始进军高端市场,展现出双星名牌高级阶段的新形象。

  在创名牌的三个阶段中,双星没有民族老字号得天独厚的条件,没有国家垄断行业的政策支持,没有合资独资企业的优惠政策,没有个体乡镇企业的灵活手段,但双星人超前决策,按照市场和行业的发展规律,凭借“超标准检查、超常规考核、超微机管理”,用“市场无止境、名牌无终身、管理无句号”的创新和进取精神,创出了中国人自己的民族品牌,实现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名牌梦想。

  创出大市场

  20年来,双星在风起云涌的市场当中,最大的突破就是从计划经济的统购包销走向了市场经济的自产自销,做到了“以市场为标准,市场领导工厂”,在市场竞争中崛起,在市场竞争中腾飞。双星在市场的搏击当中,先后迈出了突破禁区闯市场、建立网络占市场、细分细化抢市场这三大步。

  突破禁区闯市场:80年代初期,在国家对商品经济抓得牢、管得死,企业只管生产、根本没有市场概念的情况下,双星就率先进市场,做了“红头文件”不允许做的事,闯了没有人敢闯的禁区。当时,面对堆积如山的解放鞋,双星果断提出“等着别人给饭吃,不如自己找饭吃”、“我们既然能做鞋,难道就不能卖鞋吗?”就这样,双星在国营“二级站”的眼皮底下,冲破计划经济的“清规戒律”,开始偷着卖鞋。为制裁双星人的“越轨”行为,曾经大包大揽的“二级站”竟一双鞋都不收。双星人逆流而上,从那时起就背着鞋出去推销,并实现了产品100%自销。进入市场以后,双星遇到的首要任务就是推销自我,于是早在1984年11月14日,在别人都不理解甚至认为不可行的情况下冒出了一个惊人举动,第一个以企业名义召开记者招待会。尽管汪海的这一举动受到当时双星主管部门——橡胶公司的坚决反对,受到内部人员的诬陷状告,受到有关部门的质问审查,但在当时主持青岛市委工作的刘鹏书记亲自过问下,汪海才躲过了这一“劫”,才带领双星人创出了今天的大双星。不管怎么说,双星的这一举动冲破了“企业不能举办记者招待会”的禁区,为企业下海进市场、同媒体建立市场化的新关系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可以说,记者招待会的召开不仅揭开了双星历史性转折的序幕,更是双星下海进市场的标志,由此开始了双星人“立足山东,面向全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历史征程。

  建立网络占市场:双星人砸烂旧的流通渠道以后,逐步从以农村为主出击的游击战转为以中心城市为主向四面辐射的阵地战,而大量连锁店、专卖店、店中店的建立,又将阵地战推向遍地开花的地雷战,使集团的市场阵地步步为营,更为稳固。目前,双星的销售人员已从原来的2人发展到上万人,并在全国建起了10大经营战区、200多个双星代理、3000多家双星连锁店的全新营销体制,这一切都标志着双星人打破了几十年来计划经济的流通体系,开创了中国企业全新的、富有竞争力的市场营销网络。

  细分细化抢市场:进入名牌高级阶段以后,双星开始细化品种、细化代理、细化市场,从一个产品卖全国的粗放式经营到分开渠道、划定区域、调整价位,不同的产品选不同的代理、进不同的市场,充分发挥规模生产和规模经营的优势。另外,双星根据不同岗位的职业特点,推出了记者鞋、护士鞋、驾驶鞋、教师鞋,根据中国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推出了老人健身鞋、双星好妈妈鞋、双星好爸爸鞋。应该说,给鞋起名、按职业划分鞋类是双星人的一大创造,开创了中国制鞋业市场营销的先河,这一系列举动大大提高了双星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集团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0年来,双星凭借对市场规律的敏锐洞察和超前行动,适应了市场,把握了市场,拓展出了独具双星特色的大市场,实现了对市场从渗透、扩展到覆盖、占领的全面胜利。

  创出综合性大集团

  在从单一做鞋到创出综合性大集团的过程中,双星实现了破墙开店、发展三产、给车做“鞋”这三大跨越,扩大了企业规模,提高了自身实力,创出了今天综合性、特大型的企业集团。

  破墙开店:随着产品结构的调整,双星在1984年产生了有史以来第一批富余人员。为了安置这些富余人员,公司破墙开店,敞开大门办三产,在1984年就成立了当时青岛市乃至全国国有企业中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劳动服务公司,建成了当时青岛市最大的双星不夜城,举办了青岛市最早的“双星之夏”夜市和“大吃街”,并第一个在崂山风景区修建了大规模的旅游休闲度假村。从此,双星的发展突破了单一制鞋的行业界限,率先闯入了第三产业领域。

  发展三产:进入90年代以后,双星通过战略调整,腾出黄金地段用于发展第三产业,形成了鞋业促三产、三产带鞋业、共筑“大双星”的发展格局。双星先后涉足餐饮、旅游、酒业、出租车、房地产、广告业等30多个行业,年收入高达几亿元,成为第一个通过自身调整主动发展第三产业的国有企业、第一个将7000名城市职工完全靠自己多元化发展成功转岗分流的企业。

  给车做“鞋”:在双星形成名牌和成功上市之后,双星积极发挥双星名牌优势和资本市场优势,开始探寻新的经济增长点。双星认为:传统制造加工业是中国人的优势产业,而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和脱贫奔小康问题,则肩负着国家安定团结的重任。所以在全国上下都在“上马”高科技的时候,双星“反其道而行之”,出人预料地选择了传统产业的轮胎作为企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开始了从给人做鞋到给车做“鞋”的跨越。

  20年来,双星人通过“三创”,创出了微利产业的大市场,创出了传统加工行业的新辉煌,创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成功的新经验,最终创出了今天真正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民族品牌——双星。

更多专题
找到让人兴奋的元素

站在创始人的大幅展示像前,他坦言:“随着不久‘中网赛’高潮的到来,鳄鱼品牌全新形象的推广也会随着球迷...

乐器上的传奇人生

人类进入21世纪,在物质日益发达的同时,人们对精神方面的追求更达到了空前的地步。其中,音乐这种高级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