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异地投资一般系政府三请九召而去。大企业异地投资由于有高层领导宴请、合影,并耳提面命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因而有宽松的优惠政策,投资回报优于本地企业。而中小企业异地投资则明显凸现政府“前恭后倨”,被投资者称为“关门打狗”现象。且此现象已较普遍,已引起不少有识之士的关注。其实,出现这种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本文拟溯源求根式地剖析这种现象的成因。
成因之一 中小企业投资者暴利意念和角色行为不当
1、暴利意念
异地投资者离开家门后,第一概念即“千里投资只为钱”。获得经济效益是无可非议的,但在对度的把握上,异地投资者往往会有离家创业为的就是大利的想法,在认识上就不是追求一般利益,而是要获得较大利益。因此,只要利益与心理要求相悖,就产生埋怨情绪。情绪的波动带来心理的不满,由此对当地的做法这也看不惯,那也不舒服,想想在原籍亲情关系办事的方便,又常以“当初请我时何等虚心”来比照,心理落差很大,稍不如意即认为是“关门打狗”。
笔者认为,现在的企业中有两类老板。一类是机会老板。计划经济资源是由政府支配,在权力寻租过程中,有许多机遇存在。在异地投资中,这类投资者初期在与当地政府招商官员的热络中,寻求到被尊重和有机遇的双重心理支撑,欣然投资异地。殊不知,市场经济日益成熟,资源的支配已经由市场来决定,获得暴利的可能日益削弱,因此这类机会老板已无法满足暴利要求,因而怪罪于当地“关门打狗”。
另一类属市场经济老板,他们不想暴利,只追求微利。如温州的一些老板,在市场经济中驾轻就熟,他们立足于产品质量,立足好的经营方式,追求长线效益,把薄利作为追求的目标。深圳一家经营胶卷的企业,就因追求微利而门庭若市。义乌拉链追求每条一厘钱利润而畅销全国。由此可见,异地投资的暴利心态与市场经济是格格不入的。
2、异地投资者角色行为不当
招商时请你,你是“爷”,投资后变为“孙子”,这种念头时时萦绕异地投资者心头。其实,不论在原籍还是异地投资,你只是一个“企业家”。所谓的企业家,就是市场行为中酸甜苦辣构成的创业者,在哪一方土地上都是一个创业者角色。由于异地投资换来一些承诺,导致角色不和。
角色行为必须建立在角色地位的基础上。异地投资往往误以为角色已经转换,导致某种程度上脱离规范性的行为模式,不能充分认识企业家角色地位和对身份的判别,迷失了企业家的角色协调平衡。角色失衡导致大多异地投资者发出“关门打狗”的感叹。
成因之二 政府政绩意念与角色隔离
时下有一种说法:不招商政府等死,招了商管你死不死。在招商问题上,有些政府部门缺乏市场经济知识,招商理念不当。初期对企业承诺太多,太轻率。如山东某市招商时,对异地投资者发“三不管证”,导致企业家角色误会。
异地投资后,政府急于求成,不计投资者成本,不考虑投资者有没有效益,项目越大越有政绩。如果说企业追求经济效益过当,政府则追求社会效益及社会影响过当。上大项目,政府往往承诺优惠政策支持,项目资金支持。政府的轻率承诺与企业要求做强做大,一拍即合,最终结果不是投资者没有效益难以为继就是企业资金链接不上。一旦发生危机,政府有关部门不是积极与企业共渡难关,而是对困难企业退避三舍。企业好时共进晚餐,企业差时没时间接见,造成企业认为政府部门“关门打狗”了。
反映在政府角色行为上,政府角色的隔阂。
在一定情况及条件下,投资者要求政府角色有兼容性,即在公开场合进入一个角色,对异地投资者应充当保驾护航的角色。企业进入困难期,如果政府实行角色隔离,投资者会感到十分失望。因此,领导者往往需要与被领导者进行角色交换,扮演服务者角色,采取一种为企业设身处地思考的态度,与企业甘苦与共。否则,企业也会发出势如“关门打狗”的感叹。
成因之三 政府部门制度性缺陷及角色错位
政府部门是各项工作的实际操作者。这些“上班族”与政府领导及投资者都有一种距离,如果责任心不强,他们表面上欢欣鼓舞,而内心多有不平,甚至有看法。事不关己,做好做坏一个样,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投资者的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也存在心理上的不平衡,会认为政府给的优惠政策多了,看到企业好吃好喝坐好车,心里感到不舒服。办起事来,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不该推的推了,不该拖的拖了,给投资者的感觉是“上头很好,下面好狠”,最终又回到“关门打狗”上。
到政府部门办事,企业有两怕,一怕有个别公务员要进行交易,我替你办事,你给我好处,吃点喝点再送点,花费不多,但颇费精力。二怕个别公务员利也不敢要,事也不肯办。认为外地来投资就是为了赚大钱,与其被外地人赚,为什么不给当地人干,心理很不平衡,找出一大堆理由拒办,耗费投资者时间。若遇上这种事,异地投资者又是一声“关门打狗”的感叹。
异地投资被认为“关门打狗”的成因大致是上述三个方面。但异地投资顺利的企业还是多数。之所以有“关门打狗”的感叹,成因是多方面的。只要投资者、政府、公务员能够在角色行为上符合角色规范,处理好角色关系,维护和实现角色权力,履行角色义务和承担角色责任,就能避免“关门打狗”的积弊。